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你的企业开始老化了吗?如何阻止你的企业老化?

[罗戈导读]学过企业管理的朋友知道企业都会有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我觉得我们企业目前仍在成长期,因为我们产品的市场还在快速成长,随着绿色环保经营进一步深入人心和政策的引导,可循环使用物流器具一定会越来愈广泛使用,但是我们千万要在企业成长期间避免老化的文化,否则可能“未熟先衰“,在步入成熟期之前就会被市场被客户淘汰。

作者 | 卢卡斯 (微信ID:1638881963)

来源 | 物流沙龙

面对移动互联网,电商等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冲击,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创始人经常黯然伤神,甚至徒叹奈何,“我们企业已经开始老化了”,那么你的企业真的开始老化了吗?如何阻止你的企业老化,如何让你的企业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竞争意识充满创新精神呢?

学过企业管理的朋友知道企业都会有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我觉得我们企业目前仍在成长期,因为我们产品的市场还在快速成长,随着绿色环保经营进一步深入人心和政策的引导,可循环使用物流器具一定会越来愈广泛使用,但是我们千万要在企业成长期间避免老化的文化,否则可能“未熟先衰“,在步入成熟期之前就会被市场被客户淘汰。

总经理鼓励各位高层就转发的由腾讯大学发布,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口述整理的“如何避免公司老化”这篇文章进行思考,我也想和各位同仁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  你觉得最好的时候,可能恰好是最危险的时候

文章提到第一点“ 你觉得最好的时候,可能恰好是最危险的时候”,的确,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公司,在获得成功之后,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对自己产品老化的后知后觉,大家耳熟能详的而且如雷贯耳的名字,诺基亚,北电,雅虎,夏普,东芝,索尼甚至英特尔,微软,都有对自己产品后知后觉的嫌疑,这些曾经独霸一方,独领风骚的企业,虽然不至于轰然坍塌,但有些已经步履蹒跚,甚至举步维艰,靠售卖祖宗资产苟且度日。

腾讯在如日中天之日,能够提出此振聋发聩的问题,恰恰是企业领导者保持清醒保持冷静的风范,会不会有一天有产品替代微信?有没有产品替代“王者荣耀”?他们曾经敢于以微信替代QQ,敢于自断曾经风光无限的独门绝技,也是他们敢于革命的表现,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今天我们自己不来革命,明天自然有人要革我们的命。

对于我们企业,可以说我们正在步入我们的黄金发展时期,业务快速发展,市场扩张迅猛,汽车行业攻城掠地,非汽车业务开张大吉,抛开民营企业的先天不足,我们企业好事连连信心满满,那么这些时候,我们也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1, 我们的业务和客户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服务跟上了吗?我们偶尔会听到客户抱怨断货停线,也有客户投诉反应太慢,程序太多,不能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我们和跨国竞争者竞争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及时到位,能够最大限度客制化满足客户需要,这个时候更加应该深刻检查自己的服务,是否及时,是否到位,是否听得到每一句客户的声音,绝不能因为企业发展快了,公司做大了,就离客户远了。

2, 我们的产品质量和表现,客户体验跟上了吗?还有多少改进的空间,我们在仓库现场可以清楚看到我们产品和跨国竞争者的差别,以围板箱为例,无论外观(譬如印刷),容易清洁保养等方面,强度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既然产品成本在我们的总成本中比例不大,我们是不是可以引进或者设计更好质量的产品?以便我们真正做到国内领先,利于我们走向世界?

3, 我们的管理跟上了吗?我们的沟通(communication),领导力(leadership),承诺(commitment)跟上了吗?我们的沟通协调做到了无缝 (seamless)对接吗?我们的管理还有多少精益的空间?我们内部的信息系统跟上了吗?我们有没有做到信息共享?以便所有相关同事都了解应该知道的信息应该了解的情况?

4, 我们的产品有没有替代品?有没有更好的材料可以使用?我们的上下游,大型物流企业会不会有一天进入我们行业跟我们竞争?我们的客户,那些汽车制造巨头有一天会不会自己做器具,自己做物流,挤压我们的空间?

5, 我们的运营同事能不能在现场看到我们的问题?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资产?我们能不能找到对客户资产有更强的保护意识的合作伙伴?我们能不能对我们的使用人员或者伙伴提出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请他们尽可能保护我们的资产?

6, 我们有没有做够市场调研,尽可能管理我们的资产,降低丢失率?有没有可能完善我们的管理系统,让我们的资产具有可视性(Visibility)?让我们管理我们资产的数量,位置,寿命,丢失率,空置率,使用状态等等。

7, 再过不到30年,全球主要汽车大国都将停止生产燃油车,那么电动汽车对于物流,对于物流器具是否有新的要求?我们能不能未雨绸缪,做足功课?

8, 我们有没有与时俱进?有没有每天都还在学习?信息社会已经逐渐被移动互联网社会所取代,我们有没有了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全渠道,无人机,无人驾驶,区块链?也许我们认为这些技术都只停留在研究阶段,可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对我们的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正如马云当年说出“我们来改变银行“时,很多人都会笑话他张狂,可是现在银行真的被改变了,当电动车刚刚出现时,很多人笑话他们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可是现在连全球顶级的石油公司Shell都在推出他们的电动汽车了。

我们在深圳参观一些物联网或者智能设施的时候和一下老板聊天,我问道,你们这种行业,三年不学习不创新是不是就跟不上市场了,他的回答让我有点震惊,他说,别说三年,一年不学习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过,这个行业每天睡觉都经常被惊醒。

曾经和一个在东莞做鞋机的老乡吃饭,我知道他文化不高,但是席间,他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娓娓道来,他说已经设计好适合物联网鞋子的机器了,他已经在设计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商业模式,设计出一种微型鞋厂的感念,用特许经销的感念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每个角落都开满使用他鞋机的微型鞋厂,给每一个客户定制鞋子,只要在他的机器上做过鞋子,就可以查出他的鞋码,颜色,款式,质地等等,什么时候使用过他的设备和他的服务,多少有些阵阵发冷,如芒在背,我在想,我们这些传统行业,如果不学习不创新,躺在过去的成绩还能舒服多久呢?

“好产品容易老化“, 我想理由很简单,现在市场如此透明信息如此通畅,好的产品一定有很多同行和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充分竞争的市场,必然导致更加迅速的创新和革命,所以好产品是容易老化的,我们只有尽量占领市场,同时加强管理,精益化生产精益化管理,建立市场门槛,才能暂时利于不败之地。

之所以提到”暂时“,是因为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历史时限,只有永远不放弃创新永远站在技术和应用的最前沿,才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当年QQ已经有了数亿用户,几乎已经做到极致,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腾讯自觉的找到替代品即微信,当年诺基亚多么风光不用再提,就是因为对智能手机反应过慢,几年时间,几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未来如何改造我们的行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处理,互联网甚至区块链如何重塑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也许现在都还想不到,但是想不到并不意味这我们不需要时刻警醒。

          

二 、从企业文化上避免企业老化

创业者是不是有对市场对客户对新技术的敬畏之心?

我们团队是不是有经常敢于说真话的同事?

我们有没有发光的产品领军人物?

我们敢不敢壮士断臂,组织再造?

王志东谈到腾讯在这几个角度上注意让企业文化上保持活力保持创新,我们也许已经做到了某个领域的国内领先,但是市场变化莫测,我们的高级领导人要时刻警醒,我们的客户体验有没有降低?有没有新技术来颠覆我们的商业模式和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竞争对手会不会建立我们尚未知晓的竞争力?高级领导人尤其是创始人的紧迫感敬畏感是企业保持青春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或者由于团队正在迅速扩大,建立了一层又一层的程序之后?高级领导人离客户离市场离员工可能越来越远,我们很可能产生“懒政“的现象,不做事情不会犯错误,尽量推诿可能成为“明智”的选择,由于领导人离客户离市场更远,而因为人的天性使得有的同事可能陶醉于下属的抬举奉承的环境,你好我好大家好,而讲真话可能有风险的,长此以往,大家就不愿意讲真话,慢慢习惯了得过且过,也就容易造成噤若寒蝉,万马齐喑的局面,改变这种局面的主要在于高级领导人可以放得下面子,而且要在公开场合鼓励敢于说真话,就算说错了,也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而且要鼓励高级领导人多到一线,多和客户见面,了解市场。

我们的同事,坐下来想想,对于同事的真话,我们敢不敢虚心的聆听?有没有鼓励同事敢于表达任何不太舒坦的话语?对于同事的创新想法,是积极鼓励还是讥笑讽刺?我们对于内部同事的需求,及时反应了吗?(这点可以参考我们读过的另外一片文章《职场中,为什么一定要“收到请回复“》),对于客户的抱怨,敢于承担吗?敢于向你的上司及时反应了真实情况吗?

我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听到不同意见,遇到不同看法的时候,会不会固执己见,高高在上,或者胸怀怨恨,甚至暴跳如雷?和同事的沟通有没有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能不能做到襟怀坦荡,风光月霁?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天地无私的胸怀是很难听到真话的。

当然,职场沟通需要技巧,同事之间的言谈,邮件都应当以相当职业技巧的方式表达,应该给对方留足面子,敢于讲真话并不是鼓励处处冲撞同事,也不是鼓励肆意妄为,冲撞上司,或者破坏同事关系,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是今天需要讨论的内容。

企业需要员工对企业理念和团队的认同,尤其是对企业的愿景( Vision和Mission)的认同,没有价值观的一致,员工的工作只是为了一份报酬,自然没有讲真话的动力,我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人事部门,可不可以和我们的员工分享我们的远景?有没有激励员工拥有企业的主人翁(ownership)态度?可不可以将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一致化?

不客气的说,国内民营企业很少有人事部门有这样的境界,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上,习惯把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对立化,试想,不快乐的员工怎么可能做好产品?不快乐的员工如何让公司年轻充满活力?又如何能期望不快乐的员工保持创新的动力?

腾讯有这样的平台,让员工可以匿名提问,但回答需要实名,这样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让员工的情绪有所释放,腾讯还有平台让员工和部门有双向选择的机制,如果员工觉得在另外的部门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企业是鼓励做双向选择的。

我们谈到讲真话,提倡的是当面真诚的沟通,有问题最好可以当面说清楚,或者由你的上司或者人事部门的官方渠道解释清楚,而不是捕风捉影,流言蜚语,结党营私,搬弄是非,这些绝对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充满朝气的企业应该提倡的文化。

敢于讲真话还需要一个鼓励真诚的机制,国外管理学认为领导者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要激励员工,员工做的好活得好时,领导应该激励,激励当然也包括语言,邮件,升职或者物质,最好不要认为员工拿了工资,尽心竭力全心全意的工作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创造力,奉献精神,当然包括“冒险”讲真话都是需要激励的。

如果有的员工,冒着“风险”“斗胆”和管理层或者同事谈了公司的不足或者缺点,管理层既不鼓励也不评论,束之高阁,置之不理,都会严重打击“勇敢者”的“脆弱的心”。

“什么样的人是能发光的人?要能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指这个人有这样的经验、资历、有对未来的洞见,团队信任他。而放得下,就是指这个主将不那么在乎自己的面子,他输得起,他对产品理念的追求胜于取悦上司“。

我们团队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没有这样的文化?对于产品的苛刻追求,对于客户极致体验的追求,高过自己的面子,胜于领导的旨意?

领导者遇到这样“能发光的人”,能不能放下身段,放下面子,就算他们的设计,他们的理念和自己的不一致,至少也能尊重你的员工,还能鼓励他们继续创新呢?

“组织再造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事情,在红利期,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求变,即使到挣扎期,组织再造依然会有很多的阻力,各种既得利益的不愿意放弃,各种情绪,团队成员的各种不安。”

文章有提到当企业发展迅速时,原有组织结构不太能适用新的业务发展,他们敢于壮士断臂,该砍就砍掉,该重塑就重塑,不应该踌躇犹豫,以免错过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重组是需要牺牲的,一个有活力的企业其实是不能长久容忍浪费的,所以这种情况下,高级领导人和人事部门都应该拥有职业精神和法制精神,在合法,不伤害员工情感的同时,维护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

所以我认为每一个员工尤其是一些公司“老臣”都应该有学习的能力,有进步的能力,有与时俱进的能力,这也是一个组织防止老去,永远能够焕发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

三、 空降部队保持活力

防止企业或者组织老去,空降是一个经常使用的策略,这点在张志东的谈话中谈得不多,也许因为腾讯本身就是人才济济,企业本身就有一整套培养自身人才的完好机制,所以对于腾讯可能不是那么迫切。

但是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他们没有那么丰厚的人才储备,同时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里,人才培养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正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其实,人才培养也要看企业的基因和人才本身的基因,比如:企业里野蛮成长起来的干部,要让他变得职业化、规范化,按照大公司的模式做事,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一些传统行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奢求所有创业者和一同创业期间的所有老同事,在最新技术和最新市场方面真正能够与时代同步是不太现实的,所以,“空降部队”就在民营企业里也随处可见了。

然而,“空降”高管是否能够成功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众多因素合力,除非公司上市,其实空降高管当然有很多成功的,但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主要因素可能有两个。

第一是创始人和空降高层有没有充分沟通,创始人对空降高管的期望,授权,职责范围有没有明确的沟通?有没有足够的耐心,能不能给时间给空降人员熟悉产品市场和团队?

第二,空降人员做出承诺之前,有没有对企业做出深入的了解?上任以后有没有耐心深刻了解市场产品团队和历史?空降人员最常见的问题是急于树立自己的权威,基于递交业绩,在了解市场客户产品和运营程序之前,大肆对现有团队的程序重新洗牌(re-shuttle), 如此他得不到任何现有团队的支持,业绩自然无法提高,最终也会失去创始人的耐心和信任。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还涉及中国文化和传统,这里只可能蜻蜓点水,不可能深入探讨。

四、合伙人制度保持企业活力

likeqiang说到,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未来没有老板,只有创业领袖;未来不会再有员工,只有合伙人,马云也说过,下一轮竞争,不是人才竞争,而是合伙人制度的竞争,所以全员所有或者合伙人制度对企业保持年轻保持活力保持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这个话题早有“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里不再赘述,各位客官百度一下即可。

作者 | 卢卡斯 (微信1638881963),供应链设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END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年终总结|杨海明:2017,悟
罗戈订阅
周报、半月报、免费月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0-12-27
2020-05-14
2019-12-08
2019-11-08
2019-08-29
2019-08-26
活动/直播 更多

第1期网络货运产业高层次人才研修班招生通知

  • 时间:2024-04-27 ~ 2024-04-27
  • 主办方:工信部、甄运智库
  • 协办方:罗戈研究、网络货运平台指南

¥:79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3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