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节期间,某个跨境群里看到一则消息,这个图片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深圳某跨境公司的员工,因为吃回扣,被别人实名举报后,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个图虽然不太清晰,但是上面描述的内容是清晰可见。
该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虚报物流价格,长期向物流商收取差价回扣,且回扣金额巨大,已经涉嫌《刑法》中的商业受贿罪。
当时跟朋友一起吃饭时,有人谈到这个问题,她说跨境圈子里这种事情很普遍,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环境下,很多物流商都想方设法的拿回扣来找你,很多举棋不定的摇摆客户就这样被拿下了。
如果你也认识一些资深货代,可以去问下他们,今年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爆出来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他们应该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事情也就只能在局外人眼里产生一点波澜。
之前一个熟识的物流商告诉我,他手里的一个客户,之前他每公斤3.2元的利润要被这人拿走1.2元,后来该人又不断想要加价,搞来搞去自己都是在为他打工了。
无独有偶,前几天跨境群里的一段话也刚好说到了这个事情:
上面这位群友也提到了他们公司去年发生的一个相似的现象,就是因为屡次要求提高回扣水平而被物流商直接举报,最后不得不面对牢狱之灾。
有时候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上面这个深圳的公司说是“接外部实名举报”,也不排除是因为该员工不断要求“回扣加码”,最终导致别人无法接受而被实名举报。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物流,跨境行业还有一个吃回扣的“重灾区”,那就是采购。去年在跨境大火的时候,很多大公司核心采购的手上都有大把的订单要做,然后有些人就一方面拿着公司的采购价格指标去供应商那里竞相压价,另一方面又给按照原价格给公司上报采购价格,等到公司财务付款之后,再去向供应商索取之前谈好的差价,这个圈内一个盛传已久的采购标准流程。
但是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规章制度上做了防范,因为不管是物流商还是供应商,当他们付出了一定的回扣以后,自身的利润是会降低的,这部分降低的利润可能就会在公司身上找回来。
接下来,他们要么是提供廉价的替代原材料,要么是私自更换廉价的运输线路,总之,最后公司损失的不仅仅是一笔钱那么简单,有可能是一个产品,甚至是一整家公司。
随着运营产品的愈发艰难,还在吃回扣的员工可要小心了!不要撞在老板的枪口上。
全球空运货代哪家最强?最新25强出炉,6家中国企业上榜
1972 阅读顺丰控股:6月营收262.54亿元,同比增长13.43%,连续5个月超行业增速,稳步上升趋势明显
1665 阅读巨头供应链转型之路|宝洁的 “供应链3.0”
1291 阅读王卫连续两年出席!为什么是顺丰?背后有何深意?
1163 阅读物流仓储运输绩效指标(KPI)有哪些?你都用对了吗?
1145 阅读跨省最快7小时达,货拉拉的新服务竟还打下30%价格!
1151 阅读效率领跑行业,70%企业复购!揭秘被巨头复购16次的大小车方案
1094 阅读海南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推动航运业智慧赋能与绿色转型
1029 阅读火车模式拣货
1039 阅读京东物流New Balance华南中心仓正式开仓
97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