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央开会指出,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央视快评的解读是这样的: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牢牢把握大局大势。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市场萎缩的新形势下,我们更有必要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内循环意味着什么?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正在热议的“内循环”存在不少误读,如有观点认为,“内循环”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回到改革开放之前;还有观点认为,“内循环”就是必然要刺激内需,刺激内需则靠政府加杠杆等举措。
李迅雷认为,“内循环”为主体,应该更多是要改善“供给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必须提升,中低端的供给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高端的供给能力偏弱。
200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4%,之后缓慢下降,如今已降至30%左右,而且,加工贸易的占比也在下降,即“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循环”现象在减弱,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在提升。
“内循环为主体”事实上已经成为趋势,这些年来,我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既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又加强合作输出资本,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外循环”的规模越大,越落后的地区,“外循环”的规模越小。
内循环并不是狭义的扩大内需,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内循环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指导意义有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经济体系强化自主运行的能力。不仅仅是扩大内需,更重要的是国内的生产能力,供给体系要更加健康,通过国家经济自主的良性发展,提高就业,增加收入水平。
第二,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比如说对房地产的调控。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内循环就是依靠内部的力量来拉动GDP,其中消费是主力。这就必要要求压制房价,因为房价太高,会让居民背上大量负债,这样的话能够用于消费的钱就少了。从这个角度讲,房价未来即便不能下跌,那么未来也必须要保持稳定。
另外,供给侧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指消化产能过剩,优化结构,扩大内需。
第三,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当中,提高中国企业在产业链条当中的价值和能力,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李迅雷认为,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恶化,比如美国对华为芯片的断供,让我们受制于人。
因此内循环就是要增加这些方面的供给,芯片、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我们必须形成内部的生产能力,才能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过,这样的内循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毕竟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哪怕是投入大量资源去克服,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的努力没有关系。
内循环对零售行业带来的机会
零售行业发展状况取决于消费。而消费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和投资跟储蓄占收入的比例。从内循环的总体指导思路来看,很显然是希望刺激消费的。
优化产业结构,去产能过剩,其最终目的还是希望提高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的收入水平。虽然消费跟收入没有必然关系,但是从宏观层面来分析,这对整个零售行业来说,显然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内循环是一项政策定调。跟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紧密相关。
第一,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尤其是零售行业遭受较大的创伤。餐饮、影院、线下教育、旅游、出行等等都至少在上半年都没有实现好的收成。
尤其是,疫情处于一种反复状态,零星的阳性案例报告让人们出行和消费心理趋于谨慎,所以并没有出现当初预判的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消费。
第二,中国与美国的持续交恶,贸易战的影响在继续。美国一系列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穷凶极恶的限制措施,增加了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都产生不利影响。
在整个经济体系当中,上游的不利因素会导致两个方面的关联结果,一是企业经营收入的缩减影响到职工的收入状况甚至是就业状况;二是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判会产生更加趋于保守的消费心理。
加大内循环对经济运行的正面刺激作用,对整个零售行业来说,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宏观经济的运行能力。将内部疫情影响和外部敌意国家的打压所形成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尽快让整个中国经济的运行机器走出低谷。处于下游的零售业同样会迎来生机。
第二,中国国内庞大的市场是依然是稳健的压舱石。每当中国经济遇到困境的时候,刺激内需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调整措施。刺激内需,更重要是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打压房价,降低炒房意愿,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其他消费领域。
第三,有效的内循环能够积极快速地消除“产能过剩”的状况。在工业生产领域,产能过剩导致消化不良,当出口贸易不顺畅的时候,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商品就会成为库存积压,上游经济缺乏活力的时候,下游的消费就同样会疲软无力。
下半年零售行业的趋势与预测
克里斯塔基斯在《蓝图》一书中持有这样的观点:
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团结,而不是分裂,社会本质上是趋向良善的。
25年前,克里斯塔基斯就开始担任临终关怀医生。他发现,从来没有什么能够像悲痛和死亡那样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当临终病人的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分享一些愿望,比如弥补自己的过错,想念至亲至爱的人,以及讲故事给乐意聆听的人。
从那时开始,克里斯塔基斯就在思考,人从本质上来说在多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这些年来的思索坚定了他的看法,那就是无论地域和肤色,我们的共同之处,远远超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也就是说,当所有的人们面临共同的、巨大的悲剧或者灾难时候,人们才有可能更加团结,更加彼此信任。
疫情没有让部分国家与国家之间更加团结合作,比如中美关系。但从整个世界来看,在共同的病毒面前,人类还是更加有效地高度合作,互相帮助。
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通,也就是相对于内循环的“外循环”还是会逐步走向良性。这对内需和外需都是有利的。
另外,从整个国内的零售行业来看,今年下半年至少会有以下一些可以预见的趋势:
一、线下实体零售的扩张会趋于保守,甚至停滞。至少到今年底,线下实体店的扩张速度会进一步收缩,甚至不乏继续会有一些门店关闭。
二、社交电商会有更多的新模式出现。线上零售会继续寻求新的创意和突破口。社交电商的模式越来越多样,不仅仅有类似拼多多的帮忙砍价,还会有团长拼团模式、更多的微商平台模式、短视频私域流量即时下定模式等等。
三、电商巨头进一步分化和多元化。比如说,京东到家、美团闪购、小米有品等等,他们不断裂变和分化,模式多元,触角进入到新的细分领域,进一步围绕消费者做贴身服务,进一步解放消费者的购物成本。
四、小而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门店不断涌现。从生鲜到便利店,从服饰类的快闪店到文创类的创意旗舰店,店面趋小化、精致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会成为主流。
五、线下实体店越来越依赖于线上平台。比如说,天猫、淘宝、京东等等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线下实体进驻到上面。在同城零售领域,餐饮、鲜花蛋糕、医药等等会越来越多地进驻到美团和饿了么平台。
六、在营销策略层面,风头过去,大家会更加理性,寻求适合行业特征的更有效的营销方法。比如说直播带货会更加理性,风干水分之后更适合低单值的快消品。而社群营销、会员营销、服务到家等等营销方式将更加具有吸引力。
七、从资产的角度来看,一些经营不善的中小规模资产价值会大幅度缩水。不成规模,抗风险能力差,没有创新通道的中小型零售实体会倒闭或转让,而此时也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结束语:痛则思变
内循环经济政策的定调会是一项长期工程,尤其是持续深入对供给侧的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中国制造的科技水平,对整个中国经济由“大”转而“强”具有深远的意义。
零售行业作为内循环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消费环节”必然会得益于整个经济质量的提高,得益于整个环境的持续优化。
但是,从今年的时间框架内来看,疫情的影响也许会是长期的,零星的报道总会引起消费者内心的谨慎。所以,无论是传统的线下实体零售还是线上的电商巨头,痛则思变是今年的主旋律。
模式之变,渠道之变,营销之变,效率之变,是思变的四个主要方向。
2020年还剩下几个月的时间,我们似乎依然清晰地记得年初疫情的来势汹汹,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在适应它,克服它,甚至是利用它。
所有的零售人,痛则思变,为2020年继续加油冲刺吧。
立高食品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类专业
3948 阅读吉利十一月岗位火热招聘物流、供应链类岗位
3882 阅读蜜雪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3899 阅读顺丰社招仓储管理经理、KA客户经理、SME客户经理、灵活业务资源专员、散单管理岗等
3872 阅读梅花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理类与工程、供应链管理等专业
3575 阅读日日顺供应链2025届校园招聘
3499 阅读恒益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类管培生
3107 阅读德永佳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岗位
3007 阅读海盟控股集团社招规模客户事业部大客户经理、分公司负责人、资深操作、供应链资源总监、海外渠道经理、总裁助理
3007 阅读阿里国际【杭州】社招物流采购、物流结算、欧洲物流履约、物流产品、仓网规划
298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