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畅销书《供应链管理:实践者的专家之路》,刘宝红著。
提起供应链管理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需求的多样化,有的说是对低成本的诉求,有的说是贸易的全球化。这些都有道理,但都没有触及到最根本的原因: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给美国沉重的打击,促使美国系统地学习日本的做法,总结并完善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及成套的做法。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是美国“落后挨打”的产物。
如果读美国最近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文献,日本的影子随处可见,比如长期关系、精益生产、JIT,都是典型的日本实践。对我们来说,供应链管理之所以貌似西方概念,根本原因是美国系统地研究、总结了日本的实践,整理出成套的方法论。这就如全面质量管理本来是个美国概念,后来由戴明博士导入日本,在日本发扬光大,反倒让人觉得是个日本实践一样。
上世纪80年代,从汽车到家电到半导体,从消费品到工业品到航天航空,日本全面超越美国:质量好、价格低、速度快,日本制造成了美国的噩梦。时过境迁,作为局外人,我们很难想象当年美国对日本的恐惧:从政府到工业界到普通老百姓,都是一副大难临头的末日感。如果说前苏联和核战争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但没落下来过,所以给美国老百姓的实质性危害有限的话,那么日本与日本制造呢,则是实实在在站在门口的“野蛮人”,登堂入室,其危害也是实质性的,从那一个个失去的工作就可以看出:先是听说有人失业,接下来是邻居失业,后来就是自己失业。
相对而言,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互补性更强:美国专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更多的是劳动密集、低附加值领域。这就是为什么相比当年的美日矛盾,美中经济矛盾其实小多了。而当年的日本就大不相同:日本在汽车、家电、半导体等众多领域与美国直接交锋,硬生生地从美国企业口里夺食,可以想象竞争该有多么激烈。
于是美国政府就屡屡拿贸易壁垒、日元汇率、政府补贴做说事,说日本制造贸易壁垒、限制进口,说日元汇率偏低,说日本政府资助企业,进行不公平竞争。可以说,这些年来美国扣在中国头上的帽子,日本都戴过,而且戴的时间更长。直到日本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对美国的威胁日渐减弱,美国的注意力才逐渐转离日本。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知道贸易壁垒、汇率政策、政府补贴即便有,影响的也只能是价格,并没法解释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日本产品的质量好。
就拿汽车做个例子。十几年前我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商学院,楼下住的乔治是个美国兄弟。有一次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汽车,这老兄突然开始发飙,说以前通用汽车制造的哪能叫车呐,开个五六年就散了架——估计乔治当年给害苦过,有切身之痛。而同一时期丰田打入美国的一些车型,比如凯美瑞,二十几年车龄了,还在路上跑的多得是。这是2000年前后的事儿。当时我们做学生,买二手车,都喜欢买日本车。同样十年左右的车龄,美国车基本处于报废状态,一两千美金就能买一辆,买来就得三天两头地修;而日本车呢,虽说动辄四五千美金,但买来后极少需要维护。新车也是。直到今天,在美国,同类型的新车,尽管日本车的价格显著高过美国车,但人们就是愿意买日本车。
当年,美国的政客们有的傻,有的装傻,对这些视而不见,继续拿着各种贸易大棒对付日本;但美国的企业家一点也不傻,他们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研究日本同行,试图理解质量差异的根源,发现日本企业有几个特点:
(1)日本企业以长期关系为主,比如爷爷一辈在一起做生意,孙子一辈还是。日本企业的长期合作下,关系稳定,粘合度高,交易成本低,全局优化的可能更大;美国企业的短期合作下,买卖双方经常博弈,交易成本高,单兵作战,协作度低,以局部优化为目标。(2)日本企业一般跟数量有限的供应商合作,规模效益明显,关系稳定;美国企业则是普遍的“多子多福”,主要依赖市场竞争,跟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合作,采购额分散,规模效益低下。(3)日本生产以小批量、多频次为特点,以速度为核心,周转周期短,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定制化需求;美国企业以大批量、小频次为特点,以成本为核心,大批量下成本可以做低,但速度做不上去,在定制化和差异化需求面前困难重重。
美国企业家搞清楚了这点后,就开始系统地学习日本企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第一,企业直接学习。比如美国企业参观、研究日本企业,进而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深度学习。汽车行业有相当的代表性,比如福特并购马自达,通用与丰田合资,成立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NUMMI)。NUMMI就在硅谷,在我家附近,原来属于通用汽车,盈利、质量差,关闭了;后来丰田进来了,工人还是通用的工人,但在丰田的管理方式下,一举成为美国盈利最好的几个汽车制造厂之一。
第二,企业、政府资助系统的研究项目。比如当年密西根大学研究日本汽车供应链,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日本精益生产,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CAPSResearch)研究日本的长期合作关系等。这些研究从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系统地分析、总结了众多的日本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真正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供应链管理。
在美国历史上,这么系统地学习、研究另一个国家的管理实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从行业上看,美国开始时聚焦大批量产业,以汽车行业为主,让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传入大批量行业;后来转移到小批量行业,以飞机制造行业为主,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在波音等的赞助下,系统展开对精益生产的研究,让供应链管理在小批量行业发展起来。这也符合最佳实践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传播路径:从大批量行业进入小批量行业,从传统制造业进入非传统制造业(还有就是从制造业进入非制造业,比如麦当劳的流水线最初是福特发明的)。
这也就不稀奇了,为什么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鲜有例外,都能看到日本企业实践的影子。比如长期关系、供应商早期介入、合作设计、Justin Time(JIT)、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都是美国企业和学术界系统总结日本实践后得出的。
大疆【深圳】社招高级仓储管理岗、中级运输管理岗、高级关务管理岗(国内)、高级采购代表、中/高级产品上市管理岗(GTM)
4274 阅读跨境物流公司社招仓库操作经理
4060 阅读中粮粮谷2025年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仓储管培生等
3799 阅读校园招聘 | 山姆采购管培生、配送中心营运管培生
3736 阅读顺丰社招SME客户经理、区域客户经理、灵活业务资源专员、零担整车运营专员、产品管理专员等
2947 阅读中国区精益物流专员招聘!梅特勒托利多测量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2901 阅读盒马十二月新店热招物流生产岗位、配送岗位等
2868 阅读菜鸟社招业务拓展(海外仓)、AGV机器人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物流科技
2870 阅读美团社招运输主管、运营经理、冻品自营采购、服务站城市运营、城市仓配运营等
2795 阅读联华华商集团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等岗位
272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