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1月14日),国家邮政局公布了2020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可谓名量双手。数据显示:
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795.4亿元,同比增长17.3%。
在疫情“黑天鹅”乱飞的2020年,中国快递业再次显示强大的韧劲。但在单一规模市场繁荣的背后,并不能掩盖江湖整体的悲伤情绪。我们看到,同样是在2020年,快递江湖各路人马纷纷开启了“打群架”模式,诸多网点因为派费下降深陷“停摆风波”传闻,造成业务猛跑、盈利难追的尴尬,着实让人焦虑。
潮水已经褪去,从巨头相争、七子连珠,再到平台逐鹿、合纵连横,整个快递江湖就像是一场没有脚本的大剧,幕布前的观众还没有落坐,就突然拉开,迎面而来的“众生相”让人神经紧绷。
江湖澎湃,人潮汹涌,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财富梦想。
在快递江湖,自申通首创中国式加盟始,确实有一批加盟商在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并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在老鬼看来,这种成功是必然的,但取得成功的人却是偶然的。换言之,是时代选择了他们,而非他们成就了那个时代。
昔非今比。
快递网点越来越不值钱了,干快递赚钱越来越难了。这是一个谁都不愿意公开谈及,但又绝对绕不开的话题。
规模、价格、资本…自上而下的幕布已经落下,快递江湖的众生相,没有主角,全是过客,他们各自怀着需求,能不能彼此成全、谁又能救赎谁,结局难以预料,一系列问题值得探讨。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
我们都知道,快递公司的组织模式,以加盟为例,在业务(权力)层级上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总部是规划制定者,高高占据塔尖;但在财富分配上却呈“倒金字塔”型,越往末端,承受的压力越大,利润越空间越少。
2020年,为了保住各自的江湖地位,更为了爬得更高,各大快递巨头一边烧钱返补,错把烧钱能力当成实力,以返利补贴争夺市场,最终刷单、跨区取件、黄牛党等乱象四起;另一边打价格战,在总部“坚决拿下市场份额”的总基调下,各大快递巨头总部更加强调“速度和规模”,放低价争夺市场,连一向走高端路线的顺丰也通过顺丰特惠件,来了场“降价”大作战。
双重夹击下,中小玩家陆续出局:全峰、快捷之后,国通、如风达、安能快递等黯然退场,其他几家仍在坚守的,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躲在角落里黯然神伤,未来能否独善其身,还得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下,几乎所有的快递人都希望能够“止战”。但未来很长时间内,流血的“价格战”依旧是不可避免的,摆在各家快递面前的最现实问题也来了:价格战在这么打下去,总部如何平衡全网利益,确保网络稳定、可续?他们的网点又该靠什么来扛过最难熬的寒冬?
在各大快递总部的推波助澜下,末端网点之间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了活下去,强调服务质量远没有提升业务量立竿见影。
远的不说,近年来,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各大上市快递公司追求规模化导向与资本催熟的现象日益严重。价格战愈打愈烈,总部的发展步伐越迈越大,营收和市场占有率成为所有快递企业的关键目标,这就使得快递企业总部难以耐心打磨自己的盈利模式,并由此陷入了一种死循环,总部与网点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无可避免。我们总以为价格战是快递公司之间的战争,实际是网点对总部的无奈之举。
市场就这么大,大家的服务质量也差不多,增量的见顶意味着只能通过价格抢量。为了完成总部下达的任务,网点老板们不得不狂飙突进,“去赚最后一个铜板”,甚至不惜自己贴钱刷单。
更让人头疼的是示范效应。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一刀一刀捅掉的都是利润,早晚一地鸡毛,谁都不好过。
末端网点就像是带着脚镣跳舞。
黄牛是个永远消灭不了的职业。
他们的出现总是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是大量电商客户的趋之若鹜,另一方面,也不乏很多网点恨之入骨。
在唯“业务量”论英雄的快递江湖,黄牛党俨然一副“能赚大钱”的新宠儿,已经不能单纯地以“捡便宜”来简单定义其行为。当供需出现不平衡,僧多粥少的时候,手握快件量的黄牛党们站在产业链的顶端,以各种挑剔眼神来打量着慕名而来的快递网点,攫取他们本就微薄的利润。而随着任务量、包仓指标越来越高,为了避免进一步亏损,网点们不得已又只能求助于黄牛,黄牛则以更低的价格和网点谈,从中赚取差价。如是循环,无穷无尽。只要赚钱,他们哪管网点“洪水滔天”,跨省、跨市的,甚是猖獗。
无奈的是,即便快递网点老板们都认为去黄牛化是必然,在道德上对黄牛的行为已经形成一致共识,但在规则上还无法同步他们的灰色行为。甚至有些网点偏偏喜欢放黄牛到别人地盘放低价搞超量,每个网点老板都这样弄,放这么多头黄牛过去互掐,能有好结果吗?
可怕的是,当派件不赚钱甚至亏钱,出件不需要加盟,只要有量就有甚至比加盟商更低的成本的时候,有些快递网点老板索性也干起“空手套白狼”的黄牛勾当。
黄牛猖狂的背后,也是一种失控的竞争。价格战的白热化,黄牛党违规搅局,总部因种种原因,没有有效控制网点间的跨区取件,另外定制的种种合理不合理的罚款制度,给一些黄牛投机者提供了便利。
刚需市场还在,黄牛从行业的缝隙中,疯狂地生长起来。短期内快递企业及电商客户会得利,长期失控,早晚会危及自身的发展,毕竟平稳、均衡的服务网络,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如果饥不择食,容易消化不良,有碍发展,也有损自家品牌形象。
在快递行业的语境里,一切生意都建立在规模之上。
通达系快递的价格战年年打,黄牛一直存在,为什么多年过后还是这么残酷?个人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客户助长的。
众所周知,电商件在几家大的快递公司中的业务占比基本上都超过50%甚至更多。客户一旦大到这种程度,就真的是“上帝”了。僧多粥少意味着客户的话语权就高,就有了左右市场的能力,在价格层面可操作空间也就更大。
上帝说价格不能涨,你涨一下试试?
电商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或者预感到这张温床有被抽去的威胁,他们就组团“哭穷”抗议,引发舆论关注,然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这次义乌涨价引发的争议也不令人意外,路数基本都类似:快递网点放风涨价,电商闻风而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吐槽的点也很吸引人。如下图:如此境况,快递能怎么办?想要吃这碗饭,不管受多大委屈,都得端着。
面对万千客户,众口难调。如果一味地讨好客户,打破市场价格的平衡,势必会导致更激烈的恶性竞争,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敌人没杀了却自损三千。
2020年,弥漫在快递江湖的消沉气氛愈加浓厚。老鬼之所以把这些纷乱的景象掰给大家看,不是为了塑造悲观的情绪。而恰恰是让大家看到,末端快递网点举步维艰,真心希望行业大佬们三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越早看清这一点越好。
在快递江湖,“速度与规模”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时至今日,价格战打得不亦乐乎,我们习惯以成王败寇来衡量胜负。其中的酸楚恐怕只有其中的快递人最为清楚。“天下武功,为快不破”这个大绝杀的精髓在于:速度要跑赢责任。对于当下诸多快递巨头而言,市场占有率才是根本,用某些“代价”换取更好的体验和效率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作为一家行业龙头企业,单一的快递业务单元并不能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高度依赖电商的快递企业而言,自身的盈利空间正在萎缩,而且在未来三五年的时间内,这种萎缩恐怕不可逆。
这就引起了一个灵魂之问:我们无法评估“价格战”到底促进了多少业务增量,但是这种无视服务价值,把整个快递服务几乎当成一种赠品,来换取市场竞争过程中胜出的砝码,居然被广泛看好,这是多么的让人费解?
中国快递业数十年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快递的星辰大海不是几百亿体量的业务量,而是前景无限的综合物流。
纵观世界快递巨头的发展轨迹,无论UPS还是FedEx,都是以快递服务为主业的综合物流服务商。
与两大国际巨头相比,应该说中国快递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还是相差比较大的。在这种战略定势中,几乎每一个快递巨头,都有一个宏伟的愿景——成为一家全球一流的综合物流服务商。
尽管阴霾如是,但如果放长眼光,世间万物,都有周期性,从萌芽期到高速成长期,经历了成熟期后,衰退也一定会如约而至,快递价格战亦是如此。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想在前进的路上迈出微小一步,依旧需要整个行业所有参与者坚持不懈地努力。
期待,在2021年,无需重复造车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搭乘已成规模的“便车”,正视快递服务的价值所在,驶向未来的“综合物流”时代。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308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14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212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24 阅读运费内卷、成本走高、份额蚕食,专线老板如何破卷突围?
1695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50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37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234 阅读2024 LOG供应链物流 最佳服务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115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110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