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美团(3690.HK)发布截至9月30日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当季营收488亿元,同比增长37.9%;净亏损为99.94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3.2亿元。扣除反垄断罚款、股权激励和投资收益后,非国际会计准则下调整后净亏损为55.26亿元,上年同期经调净利为20.5亿元。
美团把10月落定的反垄断罚款记入三季度财报以降低后续影响。10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在中国境内餐饮外卖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处以34.42亿元罚款,要求美团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该笔罚款占上年营收的比重为3%。
美团CEO王兴在财报会上称,美团已经取消所有独家协议并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将依法合规经营,并称这笔罚款对美团财务影响有限。
当季美团经营亏损高达101亿元,其中新业务及其他亏损额高达109亿元,是上年同期亏损额的5倍,直接“吃掉”外卖、到店和酒旅业务的季度进项,还造成美团的经营现金流从上年同期净流入33亿元变成净流出40亿元。新业务经营利润率为负79.5%。除新业务外,投资损失、股权激励等也造成38.6亿元的经营亏损。三季度美团投资收益净额为5.8亿元,不足上年同期的十分之一(578亿元)。
今年下半年以来,主要社区团购玩家纷纷调整运营策略,或进行战略收缩或瞄准盈利,社区团购竞争从跑马圈地转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财报会上,王兴业总结自去年7月以来美团社区团购业务的发展,称合规已经成为美团的最高优先级,顺应监管要求进行调整,并且聚焦提高运营效率。他认为,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变得更加理性,再加上监管环境的变化,行业整体增速将低于最初预期。美团将持续投入并改善供应链、包括冷链在内的配送体系等,来稳步提升运营效率。
新业务带来的用户增长是美团坚持投入的重要原因。三季度,美团交易用户数跃升至6.68亿,较上年同期增加1.91亿,增幅达40.1%。按照王兴此前的说法,社区团购有望在未来几年给美团带来3-4亿新用户,不过高投入和难盈利的阴影也始终伴随这项业务。整体活跃商家数和用户年均交易笔数增幅约28%,分为别830万和34.4笔。
随着对新业务的持续投入,美团进一步释放自己在零售方面的野心。近期,美团进行了架构调整,专门成立了零售决策小组,并整合美团优选、快驴和美团买菜等业务,统一交由美团优选负责人陈亮负责。王兴在财报上回应这次组织调整,称“这对于提高美团整体的零售业务能力至关重要。”他认为这样调整有助于提高美团在零售方面的组织能力,尤其是跨不同业务线的资源整合。
除了自营零售业务,美团保留原到家事业群的美团闪购业务独立运营,并加强与零售渠道合作。9月,美团启动面向品牌商的“十亿品牌成长计划”和面向连锁商超的“百城万店行动”,瞄准实体零售数字化升级。财报显示,三季度,来自超市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40 %。
贡献最多流量的核心外卖业务表现稳定。三季度,外卖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8%;经营利润8.76亿元,同比增长14%,经营利润率略降至3.3%。美团CFO陈少晖在财报会上表示,四季度由于消费疲软和物价上涨可能对需求端进一步造成影响,再加上春节假期和寒冷天气,都对美团下季度外卖单量造成负面影响。不过,美团对外卖业务长期的增长预期不变。
在面临骑手权益保障等多重监管压力的同时,美团外卖业务变现率维持稳定。三季度外卖变现率(收入/总销售额)为13.5%,较上季度13.3%略有上升;经营利润率由上季度的10.6%大幅下降至3.3%。财报解释称,经营利润率下降主要因季节性配送补贴增加所致。
为了降低未来的骑手配送成本和监管风险,美团同期在大量投入研发成本用于无人配送领域。当季研发投入高达47亿元,同比增加约60%。
主要利润来源的到店和酒旅业务当季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33.1%。经营利润28亿元,同比增加35.8%;经营利润率由43%提升至43.9%。
截至9月30日,美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余额分别为509亿和700亿元,与上季度总体持平。
过去九个月美团股价整体下行,由2月18日的峰值460港元,一度下跌至8月20日的183.2港元,市值缩水六成。反垄断处罚落地后,美团股价迅速反弹,10月21日攀至298港元。截至11月26日收盘,美团报收263.6港元/股,跌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