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个部门、省市不断重视且投入到冷库建设以及冷链运输建设中来,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冷链流通规范、提高冷链物流水平,开始建设冷链监控管理类平台。但是这些平台都面临一样的问题,数据采集和分析难。市场分析主要原因如下简单介绍:
第一, 平台缺乏数据基础。
最基础的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数据,以冷藏车为例,目前安装固定式温湿度监控设备车辆约10万台,还不到保有量的30%。在冷库监控方面,全国绝大部分的冷库监控都是本地监控,没有将数据上传到云端系统。此外,大多数经营冷链商品企业都是小微企业,业务单据多是纸质单据,没有将单据数据上传云端系统。
第二, 各方数据格式与系统接口难统一。
企业数据分享不方便,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与监测监管平台的数据格式难统一,系统间的接口难融合。首先系统间数据格式的统一和接口统一,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其次当系统间的数据格式统一或者通过转化的方式来实现统一之后,系统接口开发问题又是一大难题。总之,只有让企业的数据上传变得便捷、简单,不给企业增加过多的负担,才能够争取到企业的配合,采集到相关数据。
第三, 企业数据分享意愿低。
企业不愿意分享数据的原因有三:一是担心泄露商业机密,二是担心监管风险,三是分享数据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好处。冷链监测监管平台要破解数据采集难的课题,需要平台的建设单位精准把握 “放、管、服 ” 的辩证关系,从为企业、行业服务的视角,从促进行业进步的视角来制定相应的机制、政策和措施。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还是因为企业的数据分享,不能够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激励。例如,企业规范上传数据接受平台监管,若有减免税收的奖励,有承接政府项目的机会,有特定市场准入的资格证,那么企业才会有上传数据的动力。个人看法还是要政府主力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