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开始了,成树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的仓库遇到了大麻烦。
成树斌所在的八达公司是一家中型仓储物流企业,主要为制造业和零售业提供仓储外包服务。他是八达公司的仓库经理之一。
成树斌的麻烦来自于公司刚刚接到的一笔业务为H公司提供VMI服务。H公司是八达公司多年的客户,一直合作良好,但是H公司最近推行VMI,要求供应商和物流公司都要加入,否则就更换合作伙伴。
八达公司以前没有提供过VMI服务,但大家想仓库嘛,总不过是收货发货这点事,上了VMI无非就是要按使用方要求配送,就是配送频次高点,大家辛苦点,为了不被H公司换掉,也为了那迷人的服务费,就接下来这个VMI的任务。
可是VMI一启动,成树斌就知道麻烦大了。
成树斌的仓库不算大,只有两千多平米,但是都是5米多高的高层货架,里面储存了3000多个SKU的物料。实行VMI之后,H公司给每个供应商分配了很有限的库位,只够放3-7天的用量。每次供应商送货来,就被仓库按品类放到货位上。
就是H公司要求车间提出需求后2小时之内要送达。这本不是个很难达到的要求,因为成树斌的仓库离H公司很近,走路过去也不过15分钟。可主要的麻烦不是运输,而是拣货。
以前给H公司送货,都是整包装送,而且每周也就送个两三次。现在H公司要求按工单配送,工厂每个小时都会发过来两到三份需求(据说这已经是生产线经过合并的需求),每次单个SKU的要货量远低于一个整包装。这就造成了仓库作业员不得不频繁地把物料从货架上取下来,打开包装,取出物料放到托盘上,再把物料包装封上,再放回货架。
所以原来的取货一个动作,变成了找货(要先找到曾经被打开过的包装先用)、拆包装、取货、封包装、放回货架五个动作,一下子效率大幅下降。
除了处理单份需求的效率大幅下降以外,需求的份数变得很多,加上配送的及时性要求,每份需求还都不能等。结果就是所有作业员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在仓库里拣货。
成树斌已经收到两个作业员的辞职申请了,原因都是实在是太累了。
更大的麻烦是,就即便是这样,仍然还是达不到2小时配送到位的要求,而且所有作业员和叉车已经用到极限了。
即便是可以加作业员、加叉车,也无法作业得更快,因为货架间的通道每次只能过一辆叉车,再加多叉车也没用。
面对这些麻烦,成树斌不断地想办法。
成树斌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找H公司提前要需求,提前备货。
但是H公司的生产计划是按周下发到车间的,车间虽然会根据周计划排出日计划,但会因为设备故障、品质异常等情况,随时做调整。这个调整对周计划来说影响不大,但是日计划的变化是非常大的。而真正对成树斌他们有影响的是日计划。
车间的计划变更往往是因为异常情况而做出的,无法提前预知,等车间通知成树斌时,留给成树斌的作业时间就是那2小时了。
依靠提前得到需求而提前备货的办法宣告失败。
成树斌想到的第二个办法,是把用量较大的SKU挪到里发货口比较近的货架上。这样就可以缩短拣货时叉车需要移动的平均距离。
这样做有点效果,配送时间平均缩短了7%,但还是达不到每单都在2小时之内的要求。一是因为每份需求上总会有一些不是“大用量SKU”的内容,还是需要等待,二是因为每周的“大用量SKU”总是变来变去,不好控制。
另外,这样做还有个问题,就是得按SKU分配货位,而非原来计划的按供应商分配货位了。之所以要按供应商分配货位,是因为在VMI模式下,如果供应商没有及时补货是要被重罚的,所以每个供应商都倾向于一次多送点货。而仓库空间有限,因此H公司就根据历史物料用量给每个供应商分配了一定的空间,超过这个空间能容纳的货量,成树斌有权拒收。
可是如果把“大用量SKU”集中放到仓库门口,就必然不能按供应商分别存放了,这样一来,供应商送多了货仓库根本没法在短时间内发现,结果引发了仓库爆满,有的供应商的货送不进来的问题。这些供应商跑到H公司去投诉,成树斌为此被总经理狠批了一顿。
这个办法也失败了。
成树斌也曾经想到过智能货架,但是一了解市场行情,他这个仓库要装备上智能货架得好几百万。没报什么希望地问了问总经理,果然被打回来了。
总经理说仓库就是接了VMI服务,提高了服务费,那这几百万也是仓库好几年的利润总和了。再加上,如果和H公司合作不顺利,下一年度签不下VMI服务协议,这些智能货架的成本就将无法在十年内回收。
这个办法也没希望了。
成树斌觉得简直是山穷水尽了。面对客户的苛刻要求和无法获得新资源的情况,他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我们下周继续分享。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推行VMI时,对采购一方会带来降低库存、需求及时得到满足的好处,而对承接这种服务的仓储物流服务商,却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VMI这个概念虽好,但如果没有高品质的仓储物流方案,案例中的问题就会发生。在我们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推行VMI时,都是因为仓储物流服务商实在是扛不住而最终失败的。
我们遇到的很多仓储物流服务商,在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时,都寄望于客户(就是案例中的H公司)能提供更准确的需求预测,客户常常也是非常愿意配合的,但实际情况是,靠提高预测的准确度,远不如靠提高对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更有效。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期推文中,介绍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从仓储物流公司(案例中的八达公司)、到制造工厂(案例中的H公司)以及制造工厂的供应商这一整条供应链对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2024年物流十大事件
300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2600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184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1705 阅读运费内卷、成本走高、份额蚕食,专线老板如何破卷突围?
161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78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354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18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101 阅读2024 LOG供应链物流 最佳服务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109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