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在短短几年间,便从蓝海迈入了红海。
这几年来,移动机器人企业们扎堆投入相同的几个火热赛道,从3C电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
目标赛道的高度重叠,也让移动机器人企业短兵相接,内卷加剧。
不过,如今的情况有所改变。“整个行业大家一起经历的教训也有好几个了,不会再轻易扎堆到热门赛道。”
在热门赛道的沉浮下,行业格局不断变动,当海康机器人敲钟的脚步临近,极智嘉等企业大步进军海外,富士康、英伟达等巨头也不断跨界入局。
我们不禁发问,移动机器人行业的“iPhone时刻”何时来临?在深入红海的过程中,移动机器人究竟该奔涌向何方?
01
移动机器人的“乌卡时代”
从长远来看,移动机器人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球劳动力减少已成长期趋势,促进移动机器人参与各行业、实现大规模落地将会是一个长期课题,未来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会不断增加。
同时,移动机器人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设备,也被国家重点关注。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后,全国各地纷纷落地政策,政策具体到从“落地应用”层面助推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产业政策的刺激下,移动机器人发展迅速。
在资本热度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共发生38起融资,总融资额达47亿元,数量及金额均为2020年的2倍以上。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共发生33笔融资,涉及金额51.55亿元,融资整体金额维持增长,单笔融资金额增长近26%。
市场规模方面,2021年市场规模超78亿元,增速达到49.94%。2022年市场规模超96亿元,同比增长28.83%。
移动机器人赛道的增长潜力不断吸引新玩家入场。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超8300余家,是2016年的6倍多,增长势头迅猛。此外,部分头部企业的上市进程也在加速。目前海康机器人已正式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材料;极智嘉、北自科技、普罗格、凯乐士、华睿科技、玖物互通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GGII预计,今年或将诞生出国内“移动机器人第一股”,且未来3年将涌现出新一批的“IPO冲刺”预备军,至少有5家以上移动机器人相关企业成功上市。
因此,有行业人士认为,中国移动机器人从2020年起,就已处于爆发周期中,未来三到五年将会迎来爆发的最高点。
但在可预见的大目标下,移动机器人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处于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乌卡时代”中。当下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链受阻、市场供需的兴衰以及资本大量入场等因素都加剧了行业的不确定性。
有行业人士表示,正如ChatGPT的横空出世一样,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多,“被淘汰都不知道被谁淘汰的。”
例如,移动机器人应用行业需求兴衰更迭迅速,短短几年间,从3C电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风口快速转变。当企业投入大量人物力到某个行业后 ,一旦该应用行业热潮过去,企业便不得不面对人员冗余、回款难等问题。
“目标行业的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商业逻辑。”优艾智合市场总监关健说道。
02
成为“红海”的背后
“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缺少新突破。在目标市场高度重叠的情况下极易陷入价格战。”蓝芯科技认为,这是移动机器人市场变红海的根本原因。
在高工移动机器人看来,国内移动机器人企业在技术突破、场景开发、成本控制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核心部件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是机器人行业长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国内的技术相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传感器技术,特别是移动机器人3D视觉感知技术是行业内亟需突破的难题。”蓝芯科技表示。
零部件厂商睿芯行向高工移动机器人反映,国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已历经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应用,对比之下,我国机器人零部件在核心算法、制造工艺方面尚有差距。如控制系统,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都是国外的开源系统与算法,很难在别人的基础上突破。
技术突破需要场景的积累,但“场景开拓”一直是移动机器人企业的痛点。京东物流表示,从落地效益来看,对场景、业务的理解要优先于技术。物流场景的差异性比较大,通用性技术企业间相差不远,竞争力的差别主要还是后端。
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电商/零售/3PL、汽车及零部件、3C及半导体、锂电、光伏五大领域。其他行业需求处于零星分散阶段,未成规模化,项目定制费时费力。
因此,移动机器人扎堆到几个成熟行业“卷”,并不稀奇。
目标市场高度重叠,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移动机器人企业的产品也无太大区别,同质化严重。
这时,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便以价格优先,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标杆案例或争抢市场份额,采取降价策略来吸引客户。
为此,越来越多的移动机器人企业试图掌控供应链,以降低成本。
安歌科技认为应当着力于把机器人的调试门槛降低,不断把项目实施周期缩短、风险点可控,从而降低项目成本、保障项目利润。
但睿芯行表示,国产零部件在成本的影响下,品质会受到一定影响。
“大家都在捏着鼻子做项目,开心的是终于有项目做了,难受的是项目费时费力,却没有太多利润。”某移动机器人公司销售总监反馈。
因此,在价格、产品稳定性、集成能力未明显拉开差距的情况下,找场景,比单纯做机器人更重要。
优艾智合市场总监关健认为,零散的需求里可能蕴含着广阔的场景,只是究竟哪颗火星可以燎原,还是未知数。
03
如何以不变应对万变?
当行业的变化与分化加剧时,行业所指向的答案是:标准化与模块化。
睿芯行认为,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加速,一是要摸清零部件的核心原理,而非简单的机械替代;二是行业需要相关标准,保证零部件接口的规范性,从而形成批量应用。三是需要加强供应链的管理与合作。
而科尔摩根AGV提倡“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终端用户的需求设计系统,可将工业AMR、AGV和升降车AGV等混合在一起,使其具有成本效益。
“模块化”,也是移动机器人企业交出的答案之一。
根据大量的场景经验和技术积淀,在技术、产品及应用层面可形成共用的基础模块,这样的模块化产研体系,如同乐高一样,在支撑产品快速开发和交付、保证产品质量与周边协同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优艾智合市场总监关健介绍,“从底层算法到系统,层层叠加,每相邻的两个层面之间由模块组成一个层级,以此形成快速的竞争力。”
针对非标产品,安歌科技也认为可以从非标准总结规律,以标准化的模块实现快速部署。
在斯坦德机器人张旭看来,未来机器人会朝着更智能化、更模块化与更具协作性发展。“更模块化”指向的核心便是,行业know-how反馈到产品设计和成本控制,从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灵活地满足客户所需。
简而言之,模块化的核心便是,以最低的成本,快速地匹配变化的市场。以此当某个产业爆发时,能灵敏快速地切入赛道。
此外,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移动机器人企业对目标行业的选择应当更严谨。优艾智合表示在选择一个新的目标行业之前,会先确定行业的未来前景光明。其次,思考公司在其中是否有核心竞争力与长期竞争优势。
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深研技术、打磨产品。“在考虑如何起量”这一问题前,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行业本身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要做到这两者,归根结底来说便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前环境下,各个厂商应该专注于自身优势行业的沉淀,不断优化机器人的各项软硬件。”安歌科技表示。
不过,在斯坦德机器人市场总监张旭看来,竞争的加剧,也意味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场景需求的共性理解加深、供应与技术的稳定,也都会面临产品功能同质化、非良性竞争挤压利润等问题。”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高工移动机器人认为,近两年内数字孪生、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3D视觉感知技术、多机器人的混合调度等技术都有望取得突破。
而庞大的移动机器人市场,也还有许多场景可挖掘。譬如,京东物流提出特种检测、物流检测领域等B端服务其实还有很多场景值得挖掘。
安歌科技的态度乐观,“一切可以为劳动者减轻负担的应用场景都是值得企业探索的,例如冷库、箱式货车装卸、建筑、农业、高危高温高粉尘等恶劣环境,都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弱者疑虑未来,强者拥抱变化。”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在高工移动机器人产业峰会上总结。
在这个“分化”之年,我们更需要积极应对变化,携手穿过行业的周期。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196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250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28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83 阅读运费内卷、成本走高、份额蚕食,专线老板如何破卷突围?
1821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620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53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318 阅读2024 LOG供应链物流 最佳服务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1230 阅读2024年低碳供应链&物流十大事件
11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