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里,基于“5G+北斗”的智能无人集卡有序穿梭于码头和堆场间进行作业;码头上,万吨巨轮靠岸即可接入“插座”享受清洁电能;化工区,每一辆危化车辆、每一处气体探测器和液位警器,实时向后方远控室传送车辆定位及各项安全指标,确保管理人员全方位掌控港区安全作业……近年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和“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要求,积极推动创新建设智慧港、“碳达峰”港、平安港口,以数字赋能,让智慧、绿色、平安港口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标配。
以“智变”谋“质变” 智慧港口一往无前
在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一块近30米长的大屏上实时滚动着集团所辖各类码头生产数据,调度人员通过屏幕可直观了解港区运营动态。“只要1名值班调度和2名计划调度同时在岗,就能掌管全港信息。”股份公司业务部相关人员介绍,港口运营信息化让浙江海港各港域生产业务协同成为了现实。
近年来,集团围绕数字化港口生产运营体系、智能化码头作业体系、数字化物流服务体系和智慧港航数字生态圈,积极布局新一代前沿技术与港航物流业务的深度融合研发,加快推进港航数字化改革,形成了浙江海港“整体智治”新格局。其中,针对浙江沿海各港域位置分散等情况,集团打造的数字化协同管控平台,实现了“船、港、货、航”全要素数字化管理,满足了“一体两翼多联”生产作业需要。仅在宁波舟山港,协同管控平台每年管理的靠泊船舶超4.3万艘次、引航3.6万艘次、拖轮助泊7.3万次。
如果说实现海港生产业务一体化是“先手棋”,那么加快推进智慧化码头作业体系建设就是“关键棋”。近年来,集团全面推进以集装箱、散货两个专业货种为代表的“2+1”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以示范引领推动下属其他码头转型升级。
在梅山港区,远离码头现场的桥吊远控操作室内,桥吊司机通过智能操控平台实时远程监控现场操作,加速超级大港高效运转。“设备越来越智能,部分职工工作由室外转移到了室内,不久的将来,无人化作业将成为现实。”说起单位变化,梅东公司相关负责人满怀期待。这是集团打造“2+1”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的“梅山样本”,从中可窥见数“智”海港建设的壮阔图景。
而在“2+1”的另两个示范项目中,甬舟公司已实现单个泊位“自动化轨道吊+智能集卡(混行)+远控桥吊”2路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能力;鼠浪湖公司已实现全码头港机远控及自动化常态使用,并完成5种生产作业模式全流程设备联动。此外,集团智能闸口系统已实现闸口业务的“无人化+自动化”管理;智能理货已实现宁波舟山港集装箱码头全覆盖……未来,集团将逐步形成“远控自动化岸桥+智能集卡+自动化轨道吊”的远控自动化作业模式,打造无人化码头。
从依赖国外系统到自主研发的n-Tos系统支撑“千万级”大型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从传统码头作业到区域“无人化”装卸全流程作业;从码头操控到30公里外海岛码头无人化操控测试……集团以数“智”赋能、创新驱动“做强枢纽港、延伸产业链、构筑生态圈”,形成产业链和效益规模,强港运营高效畅通。
以低碳促发展 绿色港口生机盎然
在舳舻相接、货运繁忙的浙江海港,氢能集卡灵活地穿梭于电龙门吊间,轻巧的海鸟或徒步在港池滩涂里,或振翅飞翔欲与港区后山上的风力发电机比高……一派海洋生态与经济发展并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这是集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智慧绿色平安港口建设的另一处缩影。
集团着眼顶层设计,长远谋划,以基本形成高效能、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作为绿色港口建设目标,将绿色港口建设写入《“强港兴业”规划》《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集团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2023-2027年)行动方案》,并发布实施《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2021-2030年)》,编制《碳达峰发展规划》,为高质量绿色发展绘就了蓝图、画细了施工图。如今,通过长期有效宣贯,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到广大干部职工心中、贯彻至强港建设事业的各个环节。
从清洁能源投用到港口防污治污,再到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集团建设绿色港口的蓝图在实践中逐步变为美丽的现实画卷。近年来,集团通过龙门吊油改电、投用电动集卡与自动换电站、LNG集卡和氢能集卡应用、双燃料拖轮技术改造等举措优化港口能源结构,截至目前已投用540余辆LNG集卡、248辆电动集卡、2座智能换电站、50辆氢能集卡;完成400余台传统柴油动力的电龙门吊改造,可实现年累计节约用油3.5万吨,减少碳排放8.8万吨。同时,集团全面推广船舶岸电应用,专业集装箱泊位和5万吨级干散货泊位的岸电覆盖率超90%;通过安装港口防尘设备、打造溢油回收体系、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体系,有效提升港口防污水平。此外,集团推进港口集疏运货物多式联运,通过陆改水、公转铁等措施,逐步降低公路运输比例,减少集卡污染物排放。2022年,集团完成海铁联运量140万标准箱。
一子落而满盘活,港口高质量绿色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建设,更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运用和关键项目的示范引领。宁波舟山港积极作为、超前部署,主动承担起一批“双碳”科技项目和标志性工程,不断推进包括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以及港区低碳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以科技创新助力打造国际一流绿色港口。据悉,上述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自发电8130万度,可减少碳排放8.3万吨。
以平安筑底线 安全港口步履稳健
安全是是港口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集团坚持“两个至上”,立足“两个大局”,统筹企业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控机制,推动安全措施落地,深入推动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安全管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为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持续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集团安全生产部署会指出,要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平安”格局。集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成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等12项预案制度,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执行性、科学性、更迭性的安全管理标准和程序,将系统内所有单位和部门纳入到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各负其责,保障港口安全运行。同时,为强化安全法规、标准和制度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集团推进各单位通过开展测试、日常检查和指导、实施严格安全考核机制等措施,提升职工的制度意识和执行力,让“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牢固树立在职工群众心中。
完善制度是解决“思想隐患”的问题,防范化解则是治理安全隐患。集团通过深入推进安全稽查机制,开展体检式检查,深层次发现安全问题,量化评定下属单位安全管理综合状况;不定期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各级安全生产互查活动等,有效提升各类安全管控能力,高压惩治态势得到持续巩固。“历经3年,我们对每家单位进行了7到15个工作日的体检式检查,已全面完成一轮生产型单位全面稽查工作,做到稽查工作全覆盖、无遗漏,后续我们还将持续滚动深化实施稽查。”集团安全生产稽查组向基层反馈稽查意见时说道。
而在解决“技术隐患”上,集团加大安全投入,力推科技强安,通过自动化换人、机械化减人,进一步降低人身伤害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完善海港数字安全管理系统项目等应用场景,全面覆盖危险货物、安全协同等5大管理体系,推动实现港区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可视化呈现和数字化决策,进一步提升数字赋能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集团在海上搜救、消防应急救援、“联防体”建设等方面,对标构建“全方位、大应急、大救援”格局,打造了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6479 阅读靠供应链暴赚、大建冷链物流,年营收77亿的奶茶品牌冲刺IPO
2939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2729 阅读快递停摆风波再起,又是共配惹的祸?
1863 阅读顺丰、鲜生活、京东物流、万纬物流、普冷、菜鸟…谁家冷链能在2025实现新突破?
1668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1427 阅读大胆预测:2025供应链趋势抢先看
1260 阅读像吃大象一样优化物流成本:企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方法
1248 阅读物流新央企成立!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
1090 阅读动态供应链:复杂性与精细化之间永恒博弈
91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