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必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惠及更多消费者。
不少物流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以物流降本增效为企业发展重点,通过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物流数字化转型,形成一体化全流程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春日的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一期)一片繁忙,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叉车,将各种进口生鲜冻品出库装车;一辆辆运输车辆从园区驶出,前往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地。
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冷库。陈湘 供图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召开,将物流降本增效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对我们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指导性,是下一步工作的重要遵循。”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覃黎魁谈道。
近年来,广西现代物流集团以发展冷链物流、构建南北冷链物流大通道作为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抓手。以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为核心承载项目的防城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与此同时园区还积极推进“公铁海”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实现“广西防城港——安徽马鞍山”冷链专列首发,为我国南北货物对流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大通道。
物流设施、枢纽布局不断完善的同时,物流企业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加速产业集聚,有效保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云南腾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汤茂介绍,腾俊国际陆港正积极探索平台经济新模式。如今,化肥原材料供应、化肥生产、化肥交易与运输,均可以在腾俊国际陆港及周边区域一站式完成。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服务各化肥产业链企业的生产销售,还加快推进交通枢纽与产业深度实现融合发展。“下一步将继续丰富腾俊供应链交易平台品类,扩大中老铁路物流供应链份额,将腾俊国际陆港建设成为国家级供应链核心枢纽平台。”汤茂说。
每天9时,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香樟园菜鸟站点负责人李峰从菜鸟沛县县级共配中心拉来快件,入库、发短信、上架。短信刚发没一会儿,村民李香香就骑着电动车过来取走了快递,“一个网点就能取到多家快递公司的快件,真是太方便了。”
菜鸟乡村末端快递站点。
作为连接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纽带,农村末端快递站点面临着站点综合成本高、网点盈利难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快递进村”服务的质量。菜鸟率先探索建设共配项目,多家快递公司末端网点实现一体运营,共同配送。据测算,菜鸟共配项目可帮助县域共配快递企业降低综合运营成本约30%至50%。
畅通末端微循环,打通运输主通道。物流企业也正通过优化分拨路线、开展数字化变革等方法,不断优化运输主干线大通道,切实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安能物流从优化分拨结构入手,通过打造千吨级主枢纽。目前安能物流自营分拨总数减少至94个,但其中核心枢纽由12个增加至34个,分拨连通率获得提升,中转频次明显下降。2023年下半年,安能干线成本同比下降11%,分拨成本同比下降9%,降本取得显著成效。
百世集团则通过其自主研发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了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一站式智能快递管理等运营系统的互通协同,不仅实现降本增效,还使物流服务更加透明可控。
“满帮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10万条线路,形成了扎实的全国货运网络效应。”满帮集团总裁郭浪波介绍,满帮集团运用大数据算法技术实现了车货匹配效率规模化提升。“今年,满帮将基于数千万中小企业用户‘省钱’的核心需求,不断推动公路货运市场向高效数字化变革。通过产品功能优化和运力体系建设,优化匹配效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商流利润。”郭浪波说。
满帮集团运用大数据算法技术实现了车货匹配效率规模化提升。
围绕物流降本增效,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公转铁”“公转水”步伐加快。2023年1到11月,我国完成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935万标箱,港口“散改集”作业85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9.6%。
与此同时,多式联运在发展中仍存在多式联运数据难以打通共享、物流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等问题,制约着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聚焦陆海联运“一单制”,2023年8月,一个装有25吨电刷胶带等五金制品的集装箱由福建泉州出发运抵厦门,随后通过陆海联运“一单制”方式无缝衔接,经厦门海天码头直运泰国林查班。“与传统模式相比,这批货物全程运输时间比原来节省2至3天,运输成本下降10%,客户产品在外贸出口中更占优势。”福建卡车集市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源表示,“一箱到底、一次托运、一票付费、一单到底”解决了以往不同运输方式间换单手续繁琐、运输数据无法共享等短板。
面对物流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问题,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挂牌成立铁海联运一体化调度中心,出台合署办公方案,同时拆除码头与中心站间的物理围网,共同纳入海关监管区,将海铁联运倒运车辆运行由原来的“二进二出”闸口优化为“一进一出”闸口等,实现海铁联运的自动化衔接。数据显示,每个集装箱可为货主节约运输成本100多元。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心站将加快推进铁海联运数据互联互通,持续优化铁海联运一体化作业流程,完善交换数据需求清单,完成数据交换通道建设;同时通过积极探索机器人货检作业,完善中心站远程自动化门吊作业功能,有效提升场站整体作业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自动化龙门吊正在进行装车作业。何家海 摄
作者丨本报记者 刘钇杭,甘璐颖 周寒 张旭 李丹秋 许广贺 李海莉 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丨廖芊
审核丨连萌
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申通、极兔的高管工资奖金有多高?
1778 阅读鸣鸣很忙VS三只松鼠 ,谁的供应链更抗打?
1603 阅读从规模到质量,韵达开启2025年增长之路
1476 阅读Gartner 2025 WMS魔力象限看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395 阅读河南首辆跨境电商TIR国际卡班发运
983 阅读商家朋友们注意了,抖音电商再次升级物流服务
781 阅读Shopee一季度GMV达286亿美元
756 阅读中储智运以数智物流赋能盐湖产业链
763 阅读顺心捷达上线“承诺达”产品
687 阅读《马士基亚太区5月市场资讯》发布:以变应变,破局前行
70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