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几年的商超关店潮还在继续,今年更猛。
东莞家乐福鸿福店8月16日停止经营。这家门店已经在东莞经营11年, 2009年10月,家乐福东莞第三家门店鸿福路口店开业。鸿福路口店闭店后,家乐福东莞还剩3家门店,分别是宏伟店、世纪店和花城店。
早在7月16日,东莞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鸿福店也发布了停业公告,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原因,家乐福鸿福店自2020年8月16日起停止经营。
关店的不只家乐福。
8月11日,沃尔玛购物广场北京知春路店贴出停业公告称,沃尔玛知春路店将于2020年8月17日起停止营业。在经营15年后,最终还是被沃尔玛“舍弃”。随着知春路店的关闭,沃尔玛在北京还有7家门店。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因租期届满,宣布停止营业。对于员工安置问题,沃尔玛也表示,将开放全国所有商场的空缺职位,提供给员工对等的岗位选择。
这并非是沃尔玛今年第一次关店。
在疫情结束后,沃尔玛于4、5月之间关闭了四家门店。4月14日,沃尔玛南京秦淮店正式闭店,同日,沃尔玛广州黄石店闭店;5月14日,沃尔玛重庆九龙广场店闭店,5月19日,沃尔玛广州番禺店发出停止营业的公告。
沃尔玛关店动作频频的背后,是业绩增长乏力的窘境。
根据6月初发布的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数据显示,沃尔玛去年的销售额为822.8亿元,销售增长率仅为3.8%。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沃尔玛面临的租金、人力成本及水电、促销等费用支出持续高涨,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等原因,对经营业绩形成较大压力。
当然,商超关店并非沃尔玛一家。
今年以来,华润万家、卜蜂莲花各关店2家,欧尚关停2家,而A股零售龙头永辉超市在2019-2020年4月1日期间,关闭门店的总数达到349家。
商超的关店风,自2017年以来越“刮”越猛烈,沃尔玛和家乐福的不少城市门店已经停业整顿,甚至退出。
而国内巨头华润万家近两年更是遭遇瓶颈,营收和利润均大幅下降。据悉,华润万家的关店数量达到800家,人人乐直接面临退市风险,新华都也在两年间关闭48家门店,高峰期一百多亿市值目前仅剩32亿市值。
有数据统计,2017年和2018年,14家超市上市公司共关闭1390家门店,平均一天关闭两家店。
而到了2019年,国内的27家超市企业共新开1533家门店;同时至少关闭门店501家;截至2019年底,27家超市企业门店总数至少达14077家。
曾以两位数销售额高速增长的商超巨头们,如今也面临诸多窘境,进入调整期。但也正是它们奠定了商超的黄金年代。
不同于前几年经营不善或战略调整而闭店,今年上半年商超关店的官方回复主要是,因为场地租约到期。
例如,华润万家2家门店以及沃尔玛北京店、重庆店、南京店闭店都是因为租约问题。尽管沃尔玛广州两家门店闭店原因未公告,但业内猜测依旧是租约到期,因为这两家门店都经营时间长达10年。
卜蜂莲花汕头店关闭也是因为“升级改造”、郑州店关闭则是因为“市政拆迁”。
一位超市行业内人员告诉《灵兽》,房租合同到期是超市闭店的原因之一,因续期竞拍中同行竞争激烈,会使得该店租赁价格超出该区域同等市场租赁价格,如果超市经营状况不好,很难再竞拍中胜出。
国内的商超选址原则,多数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和商圈,一旦租约到期,将会被同行“虎视眈眈”的盯住,这样不仅提高了成本,还压缩了利润空间。
而商超面临的现状是,不仅是销售额下降,还要承担场地租金上涨的压力,再加人工等其他成本的上涨,最终入不敷出,赚不到钱还不如关门。很多商超合同租期一到期就不再续约,选择关店。
无法开源,只能从节流下手,关掉盈利不佳的门店是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手段。
商超关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核心模式不健康所致。
“有些商超经营不善就把风险嫁接到经销商,想要进入超市渠道卖货需要加纳各种条码费、进场费、合同续签费、返利、新店开张费等等各种费用,经销商压力也很大。”一位快消品经销商向《灵兽》表示。
这位经销商透露,不少商超在销售额和利润下降后,不是靠联合经销商通过促销提升销量,而是逼迫经销商签订销售任务和利润任务,只要完不成就让经销商补给利润,造成超市失去盈利的重心。
久而久之,很多新兴的品牌商甚至已经放弃商超渠道,选择线上销售或优先在线上销售,这样从厂商到消费者,品牌商的利润也更大。
伴随着今年上半年商超关店的加速,受到疫情和经营的影响,开店总量在今年也同比大跌。
数据显示,1-6月,永辉、步步高、华润万家、物美、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永旺、麦德龙十大超市零售企业旗下的大卖场及精品超市等业态共开店69家,开店总量同比大跌41.53%。
持续关店和开店放缓,商超业态呈现衰退的迹象。
关店,是商超能做的防御性策略,面对市场的变化,商超们感知到客流在减少,也作出过努力。
在生死存亡面前,商超积极触网,开通B2C渠道,尝试过O2O到家模式,租过电子价签,添加过餐饮业态,卖过大活海鲜,这些一个个当时看作“自救”的手段,但都没抵过最终的“默默无闻”。
经过几年的试错,最终跑通的只有增加生鲜占比,以及被疫情催化的“到家模式”和“小业态”。
一位超市老板向《灵兽》表示,进军小业态是不得已,大家都在做,这是自救也是变革。
不过,独立于商超大店密集之外,小业态密集在社区布点,能够与之大店形成配合、补充,通过提升销量降低成本,以更轻巧的姿态加强已入驻城市的覆盖密度,同时结合到家业务,商超布局小业态拥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盒马在全国开出9家小业态盒马mini,大润发再次加码,在南通开出“小润发RT-mini”,7FRESH完成两家七鲜生活的布局。
除此之外,盯上小业态的还有步步高开设的“汇米生鲜”、华润万家开设的“乐购Express”、家乐福开设的“Easy家乐福”,还有一群传统零售行业的玩家,早已在mini店领域探索多年。
但同样存在难点。
小业态从门店店型,店内的货架、设计、商品等的标准化,也应该深入到管控、后台、物流中心甚至是供应链中,唯有这样,才能将效率提升,采购优势和管理优势尽显,才可能实现盈利。
但现在来看大家还差得很远。
“大店”注重前台,mini店则更注重中后台。在经营的品类、陈列方式、用户体验、价格等前台方面两者都十分相似,但究竟该如何构建一个功能相对齐全,品类宽度、深浅足够的门店,要拥有对消费者有足够深的洞察,也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试错。
而中后台才是Mini店取胜的关键,这是对隐藏在门店背后的规模、团队、管理、资源、供应链等全方位的考验。
现阶段,所有零售商布局的mini店业态,无论在品质、价格、品牌和溢价的商品力中都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部分。
购物越来越方便,消费者再也不需要去3公里之外的商超集中采购了,商超的客流被电商、生鲜超市、零食专业店甚至社区团购分流,尤其是电商,分流更甚。
除了小业态之外,社区拼团也是商超的自救手段之一,通过低价促销,捆绑小区消费者,直接截流商超流量,并且配送到家更为便利。
《灵兽》了解到,首航在首次开团的首航优选,采用微信小程序下单,自选最近的门店自体模式,目前平均每团的销售达到38万元,销售笔数6000,客单价63元。
多业态发展能够助零售商们搭建超级平台。
多业态的生态构建重点在于质量,这样才能在消费者之间增加交互,最终将裂变能力发挥到新增业务中,扩大零售商的边界。
从内到外,都在透露商超的日子并不好过,关店也好,转型也罢,商超已显衰退迹象。未来零售巨头想要在行业站稳并获得发展,更多的是综合运营能力,而非只靠单一业态。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4841 阅读极智嘉冲刺港交所,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附招股书下载)
2243 阅读2025年物流企业要怎么留住战略大客户?
1207 阅读赢在供应链:外包战略的系统性思考
1219 阅读快递停摆风波再起,又是共配惹的祸?
1121 阅读专线们开始自救求生
1087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1091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1063 阅读九个月营收40亿、近四成靠海外仓,这家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囤地5000亩
993 阅读像吃大象一样优化物流成本:企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方法
100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