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马士基 + 罗宾逊(CH Robinson) 的幸福,我们会懂吗?

[罗戈导读]Maersk+ CHR=MCHR 的幸福,我们会懂吗?

最近市场传出马士基有意收购/合并美国罗宾逊全球物流公司CH Robinson(以下简称CHR)。作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公司, 强强联合,大有一统天下的霸气。先不说这个物流行业最大的并购能否真的实现,我以一个从业者的角度,尝试去理解两家市值几百亿美金的公司做出这一世纪并购的动机。Maersk+ CHR=MCHR 的幸福,我们会懂吗?

申明:下面的文字可能看起来像吹捧的软文。其实不是,我这个兼职的文字工作者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本人对这两家行业领导者的敬佩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最重要的是,我对他们尝试要做的事情很感兴趣。本文是对Maersk+CHR时代的一种畅想 or 猜想。

敢为天下先的马士基

评论一家船公司其实很敏感,大家观点角度不同,体验不同,很难有统一的看法。今天不说服务, 更不讨论价钱, 纯粹讨论经营策略。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马士基,我觉得是“敢为天下先”。作为行业老大,马士基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他们的很多想法甚至是超前的。从尝试摆脱订舱代理,到想卖机票一样卖舱位,从推出欧线航线的“天天马士基”,到大力推行Maersk Spot 和长约,马士基一直在走自己的路。领跑者的高处不胜寒就是你的前面没有人,路怎么走要自己想。他们最大的对手正是他们自己。

马士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实施起来往往雷厉风行。这些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当马士基发现美国to door 的服务是个亏钱的生意,几乎一夜之间取消了美国几万个内陆点的to door 服务。当时流行船公司提供到门服务,CY-DR 的运价一般不变,可是拖车价格往往是随行就市。在柜子送到客户仓库之前,船公司一般没法跟客户收取额外费用。仅此一项,船公司每年可能亏损几千万美金。当时已经有船东在逐步退出或缩小store door 的服务,但是仅有马士基一家是瞬间完成战略调整,不得不佩服他们的魄力和决心。

最近几年马士基最大的重心放在身份和角色的转变。他们公开宣传,他们的星辰大海是要变成一家提供点到点服务的综合物流商。马士基早已不满足只是做port to port 的船公司。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两个。Port to port 的生意容易受周期影响。以前基本上是好三年,坏三年。10年摊平来看,好像白忙乎一场。当大家惊叹今年美西运费超过一万五美金的时候,你们可曾记得就在几年前美西的运费最低的时候还不到八百美金,连油费都不够给。韩进的倒闭就是长期低运价的牺牲品。有朋友可能会说低运价是因为船公司无序扩展运力,造成运力严重过剩,最后沦落到拼价钱的地步。你说得很对。但是作为股东来说,每年几十亿美金的投入,一不小心还要赔个几亿美金,这是不能接受的。如何摆脱周期性影响,实现旱涝保收,一直是船公司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疫情带来的出货潮,让船东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市场的喧嚣总会归于平静,不改变策略还是摆脱不了周期性的魔咒。

如何摆脱呢?船公司纷纷着眼于服务的延伸。所有船公司中,马士基是第一家大张旗鼓推行这一转变的(这里必须提一下CMA。他们也在重金打造海陆空的物流能力,不过他们的路线跟马士基不一样)。自从他们宣布这一重大策略转变后,  马士基开始了买买买的节奏。从收购美国的报关行,到刚刚买下空运的货代,再到预订2架波音货机,马士基正在快速构建点到点,海陆空的硬件和软件。2021年, 马士基第三次提高盈利预期,预计今年的利润在180-190亿美元。钱包鼓胀,该是干大事的时候了。

罗宾逊:北美陆运之王

等等,CHR 不是做美线货代的吗?是的, 但是他们首先是做北美陆运的。

我们来全面认识一下CHR。

根据今年第三季度财报,CHR的业务主要分两块,NAST(North American Surface Transportation)和 GF(Global Forwarding)。NAST (北美陆上运输服务)才是CHR的主营业务,他们起家就是做这个的,占了营收的61%。我们更熟知的GF(就是货代业务)营收占比32%。

他们的陆运有多强呢?CHR网站显示, 他们的卡车整车(FTL)业务是全球最大的。他们的卡车零担(LTL)业务比他们最大的五个竞争对手加起来还多。总共有超过73,000家拖车公司为他们提供服务。对,CHR 并不直接经营拖车公司,他们是broker,都是外包给拖车公司。

熟悉CHR 的朋友肯定知道,他们美线市场份额实现质的飞跃是在2012年收购Phoenix International(定展航运)后的事情。2012年, Phoenix International 在亚洲到美国的货代中排第4名,实力强劲。CHR 当年排名第12。

Datasource: CHR company website

从国内走向国际, CHR 收购Phoenix International (上海定展)之后开始了漫长的整合之路。如果你原来是定展的员工,经历过那一段历史,我相信你一定记忆深刻。两家业务和文化不同的公司,整合过程一定是复杂而曲折的,有时甚至充满冲突和矛盾。马上10年过去了,定展也早就变成了CHR。CHR 从此在美线货代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一度做到中国到美国第一的位置。从企业并购来说,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下图是今年第三季度CHR 全球货代业务的季报,毛利超过三亿美金。

畅想Maersk+ CH Robinson 的美好日子

为什么是 Maersk + CH Robinson?

首先,为什么是马士基?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马士基做综合物流服务商的野心天下尽知。要做一个物流集大成者(Logistics Integrator) ,马士基需要补齐短板。我们看一下他们今年第三季度的季报就明白了。

马士基集团有四块主要业务:海运, 物流及服务,码头,制造。海运作为核心业务,占营收的78%,大力倡导的物流服务占15%。得益于今年高企的海运费,海运板块的营收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物流服务营收同期增长37.5%。马士基季报里透露, 物流服务增长的一半来自于海运业务的客人,协同效应明显。

data source: Maersk website

从业务构成上来说, 马士基还是一家船公司,物流服务的比重还不大。为了达成他们的远大理想, 急需扩大物流服务的规模和能力。单靠公司有机增长速度太慢,收购一家公司可以弯道超车,实现快速增长。对于M&A(合并/收购),马士基是老手了。马士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M&A的历史。从最早的Sealand, P&O, 到 Safmarine, Hamburg Sud, 马士基整合收购公司早就驾轻就熟了。成长的强烈愿望现在有了巨额利润的支撑,一切皆有可能,关键就看收购/合并的对象是谁了。

为什么是 CH Robinson?

世界排名靠前的物流公司很多,像欧洲老牌的KN, DSV。KN 一直自成一派,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海运货代,美线也是TOP5。DSV 这几年自己也是买买买,刚刚收购/合并了Panalpina。从公开的表态来说, DSV好像跟马士基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觉得CHR 最吸引马士基的业务不是货代,而是他们家的北美陆运服务,因为这恰恰是马士基急需补足的一块短板。CHR的北美陆上运输服务正好可以实现马士基点到点服务的设想。既然要买,就要买最好的。从文化上来说, 两家公司都习惯于通过合并/收购实现增长,都属于典型的大企业文化,不像很多货代是家族或私人企业,合并/收购后的整合相对容易些。更重要的是,两家的融合效果和优势互补非常明显,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马士基和罗宾逊的强强联合,如果真的发生了,将是马士基彻底转变为综合物流服务商的战略性一步。如果算上CHR第三季度的营收, 马士基物流服务的比重马上接近40%。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在不远的将来,干线船的port to port 航线只是提供点到点服务的物流部门的供应商。当物流部门业务逐渐扩展,海运费从高价回落,物流板块的营收和利润跟海运部门持平甚至超越后者的可能性很大。到了那一天,是否可以说马士基成为综合物流服务商的战略目标就达到了?Facebook改名叫Meta, 因为他们认为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Metaverse。如果马士基这个名字已经装不下他们的梦想而要改名的话,how about Megaverse, or just Mega?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平均等待17.7天靠泊,港口大拥堵!船公司暂停亚洲-洛杉矶航线
下一篇:上港集团28.1%股份无偿划转,出于何种考虑?
罗戈订阅
周报、半月报、免费月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11-09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8
活动/直播 更多

【1116临沂、1123武汉】仓储管理实战·2024年全国线下训练营

  • 时间:2024-08-26 ~ 2024-10-27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19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9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