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批复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分四种类型:一是口岸枢纽型,二是边贸口岸型,三是产业依托型,四是项目配合型。现主要分析口岸枢纽型综保区中依托航空口岸而发展的综保区,即空港综合保税区。截至2019年1月我国共计96个综保区,其中空港型综保区14个。研究院通过分析《综合保税区适合入区项目指引》并结合我国现有的空港型综保区主流产业布局得出以下适合空港型综保区发展的产业细分方向:
在若干产业细分方向中,空港综合保税区的重点产业可大致拥有3个类型:一是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例如天津滨海综合保税区以航空产业为依托,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航产业聚集区;二是发展富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产业,例如银川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农产品贸易和加工,建设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进出口加工集散中心;三是发展现代保税仓储和保税物流业,例如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依托首都国际机场附近的空港保税物流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等产业。
在涉及重点产业的选择与布局时,空港综合保税区要重点考虑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双向作用。这种双向作用导致我国空港综合保税区在建设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先有产业,后有空港综合保税区,即空港综合保税区主要是为了配合临空经济区已有产业的发展而建设的。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就是典型,其紧邻中国中部第一个“国际三星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综保区充分利用湖南和长沙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产业为基础,以航空为依托,与机场实现深度联动和无缝对接,以航空航材、生物医药、电子科技、文化创意等航空偏好型产业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二是先有空港综合保税区,后有产业。这种情况一般是区域内没有区位优势,或没有突出的产业,因此需要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进而促进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研究院认为:
空港综合保税区对所属的机场或临空区域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其内部产业合理的选择与科学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航空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空港综合保税区的产业选择与发展要有效依托空港客、货聚集效益、空侧资源和航空口岸优势,以“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匹配市场需求、协调整体规划”为原则打造差异化的空港综合保税区核心产业集群,避免产业定位过高或地区产业功能区重复性布局。
京东服务+招商-机器人安装服务商
2060 阅读2025上半年物流十大事件:2.5亿日即时单、37%企业AI化、快运80天破万吨神话、5.5亿战略投资、462亿碳交易……
1804 阅读站比车重要?物流车辆调度逻辑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
1566 阅读圆通速递在江西成立物流新公司
1368 阅读顺心捷达入股德坤、满帮与百世合作、三志融辉亿元投专线……|零担物流上半年大事件
1238 阅读苹果宣布在沙特开展零售业务
1200 阅读中国外运等在武汉投资成立汽车科技公司
1144 阅读湖北首家本土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成立
1175 阅读义乌快递价格上涨
1102 阅读华为押注固态电池:电动车碳价值博弈中的新变量
105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