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属于本公号“物流时事短评板块三言梁语”,只言观点不展开
以下观点仅为个人不成熟的想法,欢迎批评指正
第S7期
Costco上海开业首日的“盛况”还历历在目,而随着开业三天钜惠活动的结束,“Costco茅台被抢光”“Costco会员排队退卡”等话题频上热搜。今天,适逢上海Costco开业第十天,本号希望透过热闹的喧嚣,探讨Costco的优质物流供应链和面对中国国情的水土不服。
■ 以下为公众号观点:
1、Costco的全球供应链与自有品牌能力有目共睹
Costco是一家基于供应链运营的优秀的综合服务商,深深地抓住了西方经济学供应链“供-需”的本质。尤其在冻品、海鲜、牛肉、熟食、干果、酒类等领域,Costco的表现很好。
因为Costco的单个SKU进货量巨大,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对整条供应链拥有绝对控制权,通常1个SKU会分配给若干供应链企业负责生产。它采用按市场需求分批生产的策略,使得库存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高周转率还能够为企业带来充裕的现金流。
2、Costco国内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健全
Costco店里30%的商品直接由生产商送至门店,另外70%的货物由厂商送至中心库,库存周转天数比沃尔玛和亚马逊少1/3,甚至比拥有强大自营物流体系的京东还要少20%。
本次Costco进入大陆的部分商品供应还是来自台湾,由顺丰进行台湾-大陆干线+清关+派送的物流服务,如若仍然采用大量的海外供应链,在商品品类上不一定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本质上,Costco所擅长的是在线下做供应链管理,美国电商和配送的不发达是其线下依然动力十足的原因之一。而在国内电商及其“已经接近变态”物流配送速度,不仅激烈竞争还擅长造节,利用各种节日已经把大家的货补的满满当当,Costco的优势并不明显。
4、Costco还未吃透乡土中国的国情
(1)就国人人均1.1套的住房数量以及只会持久下去的购房热情,加上目前社会发展阶段越来越突出“空巢青年”“空巢老人”,小家庭、按需购买、不能囤货、就近购物的特性,Costco是典型为中产阶级重品牌、囤积非生存类货而打造的会员制模式,而国人更关心的是“新鲜”和“性价比”,南方阿姨们买一根香菜的需求,可能Costco不好理解。
(2)会大概率演化催生“Costco代购”和“Costco拼购”产业链,只不过批发转零售的对象由拼多多的农产品变成了进口化妆品、牛肉和水果。
(3)永久无理由退货的承诺,就是开业当天笔者朋友圈最大的疑问。结果仅仅7天,Costco上海店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占便宜”,而且还有办理退会员的长队…
5、Costco流量与口碑靠C端,利润与供应链靠B端
与其说C端客户是Costco的流量入口,靠会员费实现财务报表的平衡,B端客户更具有商业价值:一方面B端客户毛利较高,一方面B端客户更容易接受自有品牌。可以看到,Costco先期已经瞄准中国中小零售商、夫妻老婆店和餐厅等企业用户的2B业务,但这个“批发渠道的江湖”需要Costco好好摸索。
年营收2万亿、净利润下滑至90亿,大宗供应链五巨头业绩出炉!
1828 阅读京东物流辽宁省京东帮服资源招商
1610 阅读两大物流国企成立合资公司,意欲何为?
1320 阅读共探AI时代的供应链数智化发展之路!《数智化供应链白皮书》正式发布
1279 阅读物流企业销售激励背后的秘密
1085 阅读破局与重生:传统国际货代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战略突围
1125 阅读深圳首发!顺丰同城与肯德基推出无人车智能配送服务
1007 阅读关税大战遇上全球供应链:苹果公司深度研究与战略推演
898 阅读运满满江浙沪上线“即时单”业务,打造极速货运新体验
916 阅读普洛斯中国一季度运营稳中有进,内需驱动增势强韧
86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