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全球疫情对中国进口冻肉影响分析

[罗戈导读]本文首先对全球肉类主产国新冠疫情进行汇总并做合理化推测,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肉类供应链各个环节以及宏观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得出主要结论。最后,对企业、对政府提出建议。

【阅读提示】新冠疫情的阴云笼罩全球。不断跳动的数字,四方传来的消息,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本文由优合集团优顶特研究院精心呈现,目的是分析疫情对进口肉类行业的影响,相信能为广大同行以及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本文首先对全球肉类主产国新冠疫情进行汇总并做合理化推测,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肉类供应链各个环节以及宏观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得出主要结论。最后,对企业、对政府提出建议。

本文对国际农产品(包括其他生鲜农产品、粮食、食品等)国际贸易同行,以及金融、投资界的朋友也有借鉴意义。

一、全球疫情现状及推演

·疫情现状

·全球疫情推演

二、对中国进口冻肉影响分析

·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宏观因素的影响

三、主要结论

·全球肉类供应链安全

·国际贸易肉类价格

·金融汇率

四、优合建议

·对进口商

·对进口商、分销商

·对政府


对于疫情对中国进口冻肉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优合集团进行了分析。由于全球疫情不断快速演变、各国抗疫手段及实际效果千差万别、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也各不相同,疫情对行业的影响还难以准确预测。本分析报告着重于提出分析方法,并进行初步分析。

(一)疫情现状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几乎波及所有国家。目前疫情以美国、欧洲最为严重,南美次之,东南亚、印度、中东、非洲等区域也出现较为明显的疫情的扩散,大洋洲也难逃此劫。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美国,确诊病例已突破60万大关。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的确诊人数也早已突破10万。更令人不安的是,大多数国家顶峰仍未到来,未来疫情持续多久,也扑朔迷离。

多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关闭非必要公共场所、封城、停学、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频出。诸多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减产、销路受阻等困难。海运航线削减,航空客运停摆,国际进出口贸易受到空前打击。

1.  北美

美国:截至4月15日,美国累计确诊602989例,累计死亡23765例,已成为全球确诊病例、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美国的疫情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中纽约州为美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单州确诊病例超过20万例。目前,除了联邦政府倡导的社交距离措施,多州政府也开始实施各自的防控措施。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早期麻痹大意、指挥失策;二是上下政令不通,各自为战;三是继续抗疫与恢复经济形成巨大矛盾。

2.欧洲

随着疫情在欧洲持续扩散,欧洲各国纷纷宣布“封城”“禁足”或进入“紧急状态”。目前,尽管欧洲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但部分国家严格的防疫政策效果初步显现,疫情迅猛发展的势头得到遏制,部分国家疫情蔓延速度趋缓。

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暴发最早、死亡人数第一、确诊比例第二的国家,4月15日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6万例。经历了疫情初期的爆炸式增长,当地政府实行了包括封城、居家隔离在内的多项防控措施,也较好地采纳了中国专家的建议。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自3月19日以来呈波动式缓慢下降趋势,反映了该国的防控措施有了一定的成效。

西班牙:西班牙确诊病例数已超过意大利、死亡人数逼近意大利,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在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后,西班牙采取了包括居家隔离、封锁边境、关闭公共设施等多种强制措施。从4月初开始,西班牙每日新增人数呈波动式快速下降,疫情蔓延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截至4月15日,西班牙每日确诊人数已降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治愈率相比4月初已翻番,达到39%。

英国:英国作为岛国,而且非申根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本来具有先天优势,但英国政府在病毒爆发之初并不重视,甚至抛出“群体免疫论”这一投降主义策略。待到事态变得极端严重、甚至首相、王储等政要纷纷中招,英国政府才升级防控措施。英国疫情自4月初进入高峰期,截至4月15日未现明显缓和迹象,预计该国疫情峰期仍会持续一段时间。4月13日英国宣布延长全国封锁期一个月,措施效果大概率在4月底显现。

法国:法国于3月16日进入“战争状态”。截至4月15日,法国累计确诊超13万例。自3月中旬疫情在法国大规模爆发以来,日确诊病例持续保持4位数。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曲线来看,法国正处于疫情高峰期,目前日新增确诊数呈波动状且波动幅度很大,未来疫情走向难以预料。4月13日,法国宣布延长封城令至5月11日。

德国:德国自3月22日以来一直处于封锁状态,关闭多国边境,暂停餐馆和大多数商店营业。限制集会措施相对欧洲其他国家也更为严格。德国检测量为欧洲第一,对病毒的筛查较为彻底。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德国的疫情在早期就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而且由于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其死亡率相对较低。目前德国疫情高峰期已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呈稳中有降态势。4月13日新增确诊病例在过去20天来首次跌至3000以下,有明显的拐点迹象。疫情已经对德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3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德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出现衰退已不可避免。德国计划于4月19日后逐步放松对疫情的封锁。

比利时:比利时每日新增确诊曲线自3月28日以来趋于平稳,日新增确诊再无新高,表明防控措施已取得预期效果。4月14日,日确诊病例陡降至330例,较前日减少1300例,有明显的拐点迹象,疫情或将进入缓解期。当地卫生部门对于国内疫情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在疫情爆发之初就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并贯彻至今。目前,比利时正在成立专家小组制订逐步放松的计划。

荷兰:截至4月15日,荷兰累计确诊达27580例,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4周超过500例,峰值达1347例。目前新增确诊病例数呈波动态势。荷兰政府于4月初宣布延长防控措施至4月28日,并表示暂时不采取额外措施。

丹麦:丹麦疫情于4月7日达到峰值,并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迅速下降。虽然丹麦政府在疫情爆发之初的防控措施得当,但是作为一个依赖进口的国家,丹麦的经济渐渐难以承受住高强度的防控压力。丹麦政府已决定从4月15日起 “逐步、有控制地 ”解除管制措施。令人欣慰的是,丹麦的疫情拐点或已显现,预计接下来会进入疫情缓解期。

3.大洋洲

疫情集中于澳新两国,多为输入病例。由于人口基数较少,确诊人数虽然不算很多,也引起了两国政府的重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是大洋洲疫情的高发地。3月底开始,三个州的每日新增确诊数量均呈下降态势,至今已降至疫情扩散之初的水平,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已进入疫情缓解期。政府表示将拨款1300亿澳元作为救市资金,另外还实行了资金援助计划以恢复冷鲜肉、海鲜等易腐产品的空运出口。

新西兰:新西兰与澳大利亚情况类似,同样是地广人稀的岛国,新西兰确诊病例主要集中于奥克兰以及南部地区(包括但尼丁、因弗卡吉尔、皇后镇等地)。冠状病毒于3月17日在新西兰开始扩大传播,在随后的几周中确诊人数大幅增长。新西兰政府于3月26日进入4级警戒状态,4月6日新增确诊人数首次大幅下降,下降趋势持续至今。非必要商业活动仍未解禁,学校持续停课。

4.南美洲

疫情主要集中于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等国家,累计确诊人数突破5.4万人。绝大多数南美国家采取的是渐进式强化防疫措施的政策,即根据疫情发展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强化防疫措施,以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疫情在南美地区暴发之初,一些国家并没有意识到新冠病毒的超强传染性,随着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这些国家防疫观念有所转变。

巴西:巴西是最先出现疫情、确诊病例最多的南美国家。累计确诊已达到2.5万人,约占南美洲全部确诊人数的46%。当地卫生部表示,在首都巴西利亚的联邦区、圣保罗州、塞阿腊州、里约热内卢州和亚马孙州,新冠疫情正在失控加速传播。该国港口排船期延长,加上当地港口工会曾推延了罢工投票,有一定的罢工隐患,因此出口不稳定性很高。令人不解的是,巴西总统置本国疫情恶化和防疫专家意见不顾,多次呼吁国民早日复工并与支持者聚集互动。

阿根廷:阿根廷目前累计确诊病例2443例,现存确诊病例1711例。得益于政府较早地采取隔离、封城等强制措施,阿根廷目前疫情较为稳定,每日新增病例维持在百例左右。近1个月,阿根廷的出口受到部分港口关闭、航线停运等问题的影响,出口量大幅削减。阿根廷的经济也受到了冲击,当地政府已决定延期偿还美元债务。4月13日,阿根廷出台新政策,延长“全民隔离”措施,全面关闭边境。

乌拉圭:乌拉圭目前累计确诊病例512例,现存确诊病例260例,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多日保持平稳,累计确诊人数趋于平缓。乌拉圭采取控制重点地域和人群的局部防疫措施。目前该国没有进入卫生紧急状态,政府正式通知取消与欧洲所有航班来往,但仍保留与拉美其他国家及美国的部分通航航班。部分银行网点和公共场所关闭,一些商铺营业时间变更,城市交通正常。

智利:截至4月15日,智利累计确诊人数已突破7917例,成为全世界受新冠肺炎影响最严重的25个国家之一,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和厄瓜多尔。智利是典型的采取渐进隔离措施的拉美国家。政府一方面进行大量检测,另一方面采取局部、渐进式的隔离措施,以尽量减少疫情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目前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复活节岛以及南部蓬塔阿雷纳斯市等多个地区实行强制隔离措施。4月8日,智利政府升级防控措施,要求民众乘坐交通工具必须佩戴口罩。

(二)全球疫情推演

1. 中国疫情发展过程

纵观中国疫情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缓慢增长期):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1月9日。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期):1月10日至1月22日。正值春运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导致病毒传播。期间每日新增病例从一位数升至131。

第三阶段(集中爆发期):1月23日至2月16日。武汉封城、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取消所有的聚集。筛查、确诊、救治措施不断加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建成,大量公共设施用于容纳疑似患者或密切接触者。同时,其他省份和解放军的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这一阶段后期,武汉全市所有居民“宅家”,生活物资统一配送。其中2月13日单日新增确诊5093例,达到峰值(2月12日新增15153情况特殊),被认为是“拐点”。

第四阶段(缓解期):2月17日至3月8日。武汉对所有居民开展了挨家挨户的拉网式排查,对疑似症状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和病毒检测。在这一阶段,每日新增病例从1891降至45,每日死亡人数从98降至23。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于3月10日关闭。

第五阶段(消退期):3月9日至今。每日新增病例稳定在100以下(不包括境外输入病例)。

2. 全球各国疫情推演

优合集团优顶特研究院在综合分析WHO、各国官方、第三方机构等数据、预测的基础上,对全球肉类主产国的未来疫情变化做了初略的推演(下图)。图中,5种颜色代表疫情发展的5个阶段。

(1)推演方法:参照中国疫情演变过程,结合各国控制措施、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情况,进行推演。比如:

新西兰、英国、西班牙等国:地理位置较偏,因此其缓解期较短;而德国、丹麦、法国、荷兰等国处于欧陆中心地带,因此缓解期较长;

丹麦:抗疫措施有力,但经济下行压力过大,无奈只好放松措施,因此缓解期较长;

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国家众多,情况复杂;美国、巴西、印度等国:人口众多,控制不力。因此这些地区/国家疫情拐点出现时间较难预测,因此图中标上问号。

非洲:各国之间疫情阶段参差不齐,而且存在相互传播,因此非洲作为总体,其疫情将出现反复。

中东、非洲之间:由于彼此相邻,可能存在相互二次传播,即非洲传中东。

印度、中东、东南亚、巴西等地:医疗水平较差,疫情缓解期相对较长。

(2)推演示例:以意大利为例,推演过程为:从二月末开始记录意大利疫情新增人数情况,日新增确诊人数曲线平稳上升直至2月末,此阶段为缓慢增长期。进入3月,日新增确诊人数逐步上升,疫情传播速度加快,此阶段为快速增长期。4月开始,日新增确诊人数在高位持续波动状至今,此阶段为集中爆发期。对于今后疫情演变,根据恒大研究院、壹零智库信息,意大利有望在4月底5月初进入缓解期(5月),并伴有长尾效应。可以推演:意大利将在经历1个月左右的缓解期后,进入消退期(6月)。

除了考虑单个国家的情况外,还必须考虑二次爆发和国际交叉传染。因为目前海外疫情仍然处于蔓延阶段,很多国家的疫情高峰仍未到来。且冠状病毒具备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如果后续疫情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发生同一国家内部的二次爆发和国际交叉传染(即某国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又被他国输入病例造成传播)。南美洲的一些急于复工、疫情控制不到位的国家将成为病毒二次爆发的高风险区。而欧洲国家之间、非洲国家之间、非洲与中东之间将可能发生国际交叉传染。

(2)推演结论:

按照今后疫情结束时间的早晚(可控的、零星的输入疫情除外),各国分为几类:

5月底之前结束:东亚(中、韩、日)、澳新等;

6月底之前结束:欧洲大部分国家,加拿大;

7月底之前结束:美国,南美国家(巴西除外);

8月底之前结束:巴西,东南亚,印度,中东(存在不确定性);

11月乃至以后结束:非洲。

(一)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全球肉类供应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从农场一直到餐桌。优合集团优顶特研究院对各环节的各要素及可能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

1.粮食

猪、禽以人工饲料为食,而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粮食。

(1)受影响程度:粮食生产行业劳动力密集度较低,在人员、运输方面等受疫情的影响较小,因此其受疫情影响程度:低。事实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消息称,据中国气象局卫星遥感监测,南美大豆整体长势较好:2月南美大豆长势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比例占70%,偏好比例占19%,偏差比例占11%;总体预计南美大豆较上年度增产,全球大豆整体供应充足。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3月20日预测全球谷物产量26.67亿吨、油料5.8亿吨,贸易量分别为4.28亿吨、1.74亿吨,基本与上年持平。

(2)受影响时段:粮食生产的周期较长,因此其受影响时段为:远期(12个月以后)。

2.牧场

牛、羊大部分以天然牧草为食(草饲),少量以谷物为食(谷饲)。

(1)受影响程度:天然牧草生长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牧场人员密度很低、所需人工很少,易替代,因此其受疫情影响程度:低。

(2)受影响时段:牛羊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其受影响时段为:远期(12个月以后)。

3.饲料

本环节可能受影响的要素包括:饲料加工厂、原料及成品运输。

(1)受影响程度:主要肉类生产国的饲料主要原料(粮食)基本上是本国供应、本地销售因此其受疫情影响程度:较低(除非该国疫情极其严重)。

(2)受影响时段:饲料供应的短缺对动物饲喂可能有双重影响,一是影响动物生长,二是促使大动物提前出栏。因此其受影响时段为:近期(1个月内)及远期(12个月以后)。

4.养殖

本环节可能受影响的要素包括:员工、饲料供应、活动物运输。

(1)受影响程度:养殖场人员密度较低、所需人工较少,易替代,而且本身就有防止传播动物疫病的生物安全措施;运输活动物所需人工较少,易替代,因此其受疫情影响程度:较低。此外,从动物疫病防控角度看,由于疫情对人员流动有抑制作用,因而在客观上将降低到访繁育、养殖等设施的人次,从而提高其生物安全水平。众所周知,旅客携带物也是传播动物疫病的渠道之一,因此新冠疫情也将降低跨国或跨区域的旅客人数,从而降低传播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可能。所以,从一定程度讲,新冠疫情还有利于动物疫情防控。但长期来看,不排除变异后的新冠病毒传染家畜引发动物新冠疫情的可能(详见后文)。

(2)受影响时段:中期(2-6个月)及远期(12个月以后)。

5.屠宰分割冷藏

本环节可能受影响的要素包括:工人、活动物来源。

(1)受影响程度:相对其他环节来说,屠宰分割工厂人员密度大,防护用品需求大,因此其受疫情影响程度更高。总的来说,美国(牛、猪)、意大利(猪)、英国(猪)、荷兰(猪)、西班牙(猪)、法国(猪)影响很高;美国(鸡)、墨西哥(牛)、巴西(牛、猪)、丹麦(猪)、瑞士(猪)、阿根廷(牛、鸡、猪)、爱尔兰(猪)、乌克兰(牛)影响较高;其他28个国家影响较低。(注:美国鸡肉厂自动化程度很高,受人员短缺的影响比牛、猪小。)

(2)受影响时段:当前(1个月内)、中期(2-6个月)。

6.生产效率

除了上述各环节的影响外,疫情还将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效率带来负面影响。一是影响人员生产力。除了直接的因病减员外,一些正常工作的员工也可能会带有不安、畏惧等情绪,难以专注于生产。二是提高生产成本。防疫物资、人员轮休等等,将提升生产成本。三是阻碍信息传递。在趋严的社会隔离下,线下信息传递受阻,这也会导致效率降低。

(1)受影响程度:低。

(2)受影响时段:当前(1个月内)、中期(2-6个月)。

7.运输

(1)出口国国内段

本环节是指冷柜从屠宰厂、分割厂(或冷库)运抵启运港。可能受影响的要素包括:空柜数量、司机、道路。空柜不足,将导致冻肉无法装载。司机短缺、道路拥堵甚至阻断,导致冷柜无法及时运抵启运港口。

这将导致:发货时间延迟数周至数月。

受影响程度:需按照国别进行具体分析 ,总的来说,意大利(猪)、英国(猪)、荷兰(猪)、西班牙(猪)、法国(猪)影响很大;墨西哥(牛)、巴西(牛、猪)、丹麦(猪)、瑞士(猪)、阿根廷(牛、鸡、猪)、爱尔兰(猪)、乌克兰(牛)、美国(猪、牛、鸡)影响较大;其他28个国家影响较小。

受影响时段:当前(1个月内)。

(2)海运段

本环节是指冷柜从启运码头到抵达中国港口。可能受影响的要素包括:启运港口、航线、沿途港口。疫情将导致港口吞吐量下降,甚至因人员短缺、货物严重堆积导致港口关闭。某些航线可能取消。沿途港口禁止船员更换且不得登岸,导致某些船次到港日期可能延迟。

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出现大面积港口关闭的可能性较小,但疫情影响严重的局部地区港口可能出现低效运转的现象。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有些港口在权衡货量下降与疫情防控造成的影响时还是选择了暂时关闭旗下的部分码头。3月19日,美国休斯敦港务局关闭旗下Barbours Cut和Bayport两个集装箱码头;3月20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第一大港迈阿密港临时关闭旗下两个集装箱码头;3月23日-24日,美国迈阿密港码头经营公司(POMTOC)宣布临时关闭旗下码头;3月30日-31日,美国巴尔的摩港宣布关闭该港旗下的Seagirt集装箱码头;自3月开始每周五,美国港口运营商SSA Marine关闭其在西雅图港的T18码头。

从世界范围内看,大部分港口在疫情之下仍然持续运转。即便是首先暴发疫情的中国和欧洲疫情中心意大利,在疫情期间港口始终保持开放状态,因为任何国家都需要港口来维持物流通道的畅通。

海外各码头选择关闭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防疫、为了保护员工;有的是因为拥堵使港口陷入“瘫痪”;还有的是因为货量下降(大部分美国码头即因此关闭)。

这些因素将导致:货物无法按时运抵中国港口,延迟的时间短则数周,长则数月。此外,运输服务质量可能下降,甚至可能因冷链断裂导致肉品变质;极端情况下,或因混乱导致货物灭失。

受影响程度:需要根据国别具体分析:

从疫情状况看:意大利(猪)、英国(猪)、荷兰(猪)、西班牙(猪)、法国(猪)影响很大;墨西哥(牛)、巴西(牛、猪)、丹麦(猪)、瑞士(猪)、阿根廷(牛、鸡、猪)、爱尔兰(猪)、乌克兰(牛)、美国(猪、牛、鸡)影响较大;其他国家影响较小。

从替代启运港(即:从周边其他港口发货)看:荷兰、比利时、法国北部、丹麦、德国、瑞士等国国内段运输较短、可供选择的本国或邻国启运港较多;爱尔兰、英国作为岛国,也有一定的备选港口,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一旦某个港口受限,还可以选择替代启运港。偏处南欧的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替代启运港的选择则相对较少。同样的道理,南美的巴西、智利的某些港口,相隔较远、陆路不畅,替代启运港的选择也较少。

从航线看:目前主要肉类进口航线包括:

美西航线(美国、加拿大西部)——(釜山/横滨)——中国;

美东航线(美国、加拿大东部)——巴拿马——(釜山/横滨)——中国;

美东航线(美国、加拿大东部)——直布罗陀——苏伊士——马六甲——中国;

南美西(巴拿马、智利)——中国;

南美东(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德班)——马六甲——中国;

欧洲——直布罗陀——苏伊士——中国;

埃及(苏伊士):截至4月15日,累计确诊人数2350,现存确诊人数1437。总数虽然不太多,但以埃及的防疫水平,这一数字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人数。但苏伊士运河没有船闸,可昼夜通航,受人工影响较小。巴拿马:截至4月15日,现存确诊人数3317,超过墨西哥的2718人;但巴拿马总人口只有墨西哥的三十分之一,意味着感染率是墨西哥的30倍。而且巴拿马运河有船闸,人工干预较多,因此受当地疫情影响的程度更大一些。因此,途径巴拿马运河的航线(美东航线),更值得多加关注。

此外,欧洲肉类输华还可以通过中欧班列铁路运输入境。但存在运费高、过境难的问题,同时也会受到疫情影响,因此暂时无法大规模替代海运,而只能作为补充,运输高货值、政策性物资。

受影响时段:各航线全周期2-3个月,由于航线各环节(启运港、靠泊港、运河、目的港等)是“串联”的关系(即:只有等所有环节都没问题了,这条航线才能开通),因此这一环节的影响时段:当前(1个月内)、中期(2-6个月)。

8.清关

本环节是指冷柜达到中国港口后的清关阶段。可能受影响的要素包括:码头冻柜积压、港口及周边冷库库容、海关检疫措施等。

2020年春节前后发生的中国港口冻柜严重堆积现象,是肉价暴跌、新冠疫情、猪肉关税下调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预计2020年此种情况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基本可以排除码头冻柜积压、港口及周边冷库爆仓的风险。

对于海关检疫措施,优合认为短期内海关不会对进口冻肉加强检疫(除非有新的科学证据支持)。理由:一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病毒能通过物品传播;事实上,之前对中国输出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的国家,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解除了限制。二是2020年中国肉类供给缺口仍然很大,鼓励进口仍然是中国的基本策略。三是中国不可能违背WTO原则、冒着被其他国家反制的风险,对进口冻肉采取更严的检疫措施。

(1)受影响程度:无。

(2)受影响时段:无。

9.国内需求

本环节可能受影响的要素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国内自产供应量、国内库存量等。

一般来说国内需求下降、国内自产供应量上升、国内库存量较大,会导致进口肉类需求整张放缓。目前,国内餐饮业正在恢复,肉类消费进入相对较旺的季节、库存量在逐渐消化;同时,国内生猪存栏还在恢复过程中,预计猪肉短缺至少将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因此,2021年上半年之前,进口猪肉需求稳中有升,至少不会出现大幅缩水。此外,出于粮食安全、稳定肉价的考虑,国家可能将加大国家储备肉的收购。禽肉与猪肉存在类似的情形。对牛羊肉来说,国内供需缺口更大,因此进口牛羊肉的相对需求更大。

按照目前国内复产复工以及餐饮业恢复的势头,若非发生多个省份的二次疫情或面临输入病例的更大压力,则国内主体需求不会受影响。

(1)受影响程度:低。

(2)受影响时段:中期(2-6个月)及远期(12个月以后)。

10.走私

走私不属于正常供应链的范畴,但客观来说长期存在、不可忽视。从货源端看,疫情将导致印度等走私肉类货源国的生产、出口供应量减少。同时,香港、越南等地肉类中转量也会因为疫情对物流的影响而减少。从需求端看,前期中国国内肉类需求减少、行情不明也将抑制走私量上升。因此,疫情对走私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牛肉,因为以往走私牛肉主要来自印度,因此牛肉走私的抑制作用将尤为明显。

(1)受影响程度:无。

(2)受影响时段:无。

(二)宏观因素的影响

疫情除了对上述供应链各环节造成不同的影响外,还将通过宏观因素带来影响。

1. 全球化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华尔街金融+硅谷科技研发+亚洲制造业基地+全球市场。但是这种全球化分工必须建立在人员、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自由流动,以及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新冠疫情期间,这些要素的流动自然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腰斩”了几乎所有全球供应链。即便是疫情过后,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理的作用下,几乎各国政府都会认真思考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问题。美国已经喊了很久“制造业回流”,4月9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甚至提到由美国政府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的成本100%埋单。除了美国之外,今后恐怕会有更多国家会考虑如何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把厂房建在自己家里”。此外,以美国持续破坏国际游戏规则、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为标志,国际政治气氛将更加迷离;极端、民粹主义、种族歧视也可能抬头,这些都会削弱全球相互信任的基础。以上因素将导致全球化水平后退、开放度下降、全球供应链重构。长远来看,必然对全球肉类供应链产生影响。

对于近来美国国内存在的反华杂音,以及由此而来的网传“美国将在疫后跟中国算总账”之说,也不能简单地一笑了之。如果美国疫情蔓延长时间无法消退,如果疫情造成其病亡人数、衰退、失业、内乱等各方面超出其承受极限,美方就有可能煽动民众的“算账”“仇华”心理,以转移国内矛盾、对外转嫁危机。对于这种可能性,后期还需跟踪观察。但即便是今后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作为民生物资的肉类,不论对于需求方中国,还是对于供给方,都不会作为最先被限制贸易的货物。

2.货币与财政政策

中国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几乎同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民生、复产复工、提振经济。近期主要措施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小微金融债券、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等。这些措施将释放资金、增加流动性、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美国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政策。降息到0、“无限量量化宽松”,首次支持购买企业债券并直接向企业提供贷款。巴西政府启动一揽子紧急措施,将在三个月注入1473亿雷亚尔(约合293亿美元)资金。澳洲:3月3日澳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3月12日,宣布176亿澳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欧洲:欧洲央行在3月12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存款利率维持在-0.5%的水平。提供即时流动性支持,将在2020年底前增加1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欧盟委员会13日提出将370亿欧元资金用于抗击疫情,在预算和国家援助方面给予成员国灵活性,并帮助10万家中小企业获得约80亿欧元融资。亚洲:日本央行9月底之前将向其他日本银行注入2万亿日元购买企业债,以注入大量日元流动性。韩国3月4日推出了11.7万亿韩元的经济刺激配套,降息至历史新低的0.75%。新加坡:货币政策以汇率为核心,利率方面没有调整;此外释放3个经济刺激配套,如补贴企业员工工资等。

综合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继续疲弱已成定局,全球主要央行将保持在宽松轨道上。

3.汇率

动荡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主导人民币汇率。美元指数走势代表了国际跨境资本流动的主流方向,人民币汇率的运行轨迹基本与美元指数相符,但人民币也有其自身独特的运行逻辑。

人民币“避险货币”逻辑并不成立。人民币一度坚挺,实际上主要是由于疫情发展时间在中国与世界不同步造成。在美元反弹过程中,人民币的过度升值迅速被大幅修正。

“美元荒”应引起足够重视,暴露了中资美元体系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可能将长期威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资机构的美元融资仍面临一定的短缺前景。美元融资或许将成为继贸易摩擦之后,第二把悬在人民币汇率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贬值的威胁。

4.关税

短期看,各国为了提振经济,不可能对进口货物加征关税。相反,还会降低防疫用品、药品、生活用品、生产设备等的关税,甚至还会将降低关税作为提振经济的手段。据报道,4月初,白宫开始讨论取消关税作为提振经济的手段。

长期看,美国为了持续推动其“制造业回流”,为了持续对抗中国,还将反复把加征关税作为主要手段之一。这是由中美博弈大势所决定的,与是否暴发非冠疫情无关;换句话讲,疫情结束之后,美国恐怕还将继续发动贸易战,甚至撕毁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也是选项之一。届时,作为美国输华主要农产品的猪肉、牛肉、鸡肉,还将是中国反制的首选对象。

5.新冠病毒波及动物

近来,比利时宠物猫、香港宠物犬、美国纽约动物园老虎被检出COVID-19阳性。虽然目前尚未有家畜感染COVID-19的报道,但长期来看,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因为其他冠状病毒早就在家畜中传播多年。相比其他养殖动物,猪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变异版本。因为猪本来就可感染多达6种冠状病毒。比如,猪流行性腹泻(PED)病毒就是一种冠状病毒,2013年该病毒导致中国、美国大量小猪死亡,而且现在还在危害其他国家猪群。因此,随着新冠病毒在人类的持续传播,将来某种变异的病毒可能感染猪、牛等家畜,进而在家畜中传播。一旦发生这种传播,将对养殖业带来比非洲猪瘟等已知动物疫病更为严重的冲击。

基于以上情况,疫情对进口冻肉的主要影响总结如下:

(一)全球肉类供应链安全

1.总体:中国进口肉类来源有保障

(1)从供应端看:肉类主产国(欧美澳)的肉类行业不能垮、也不会垮。原因:第一,肉类行业属于民生行业,该行业以及相关的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分销配送等环节,都属于各国政府全力优先保障的对象。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贸组织于3月31日联合声明,在采取措施保护民众健康和福祉的同时,各国应确保贸易相关措施不会阻碍粮食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第二,这些国家的肉类产业是支柱产业,肉类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很大;同时也是主要消费国,本国老百姓也要吃肉。所以该国的肉类产业不可能停摆,政府肯定全力支持;第三,主产国大范围限制肉类出口可能性不大。这些国家的肉类产业还肩负着稳定就业、出口创汇、提振经济的重任,因此不太可能采取大范围的限制肉类出口措施。况且全球并非铁板一块,如果某国限制出口,其所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将被他国替代,这将导致其经济雪上加霜;第四,大部分主产国的疫情控制能力相对较强。欧洲、北美、澳洲这些主产国,虽然前期麻痹大意导致疫情一度失控,但作为发达国家,其疫情控制能力总体上是比较强的。南美疫情控制能力较弱,但人口密度较小、地理位置等因素也决定了其疫情相对可控。疫情控制能力最差的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都不是全球肉类主产国。

(2)从消费端看:肉类消费是刚性需求。对各消费国来说,肉类也是民生物资,一旦进口肉类短缺,本国自产肉类无法或者短期内无法弥补空缺,因此各国政府必将从物流、金融等方面全力支持、以确保民生。因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将全力保障进口供应链的通畅、稳定。

(3)从中国市场看:中国掌握主动权。中国向国外出口的玩具、服装、电子等产品,由于国外市场急剧萎缩而出口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在全球疫情阴霾下,中国几乎是唯一的“净土”。只要中国能持续保持这种状态,则中国国内的消费量将持续恢复,因而进口肉类需求将持续增加。因此,全球肉类出口巨头、巴西JBS公司预计,中国的强劲需求仍将使其贸易量保持稳定,因此 JBS并未削减投资和生产计划,其首要任务是继续生产食品的同时保持就业。

此外,国际、国内各大机构、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线下零售、娱乐、服装等行业;食品农产品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少。

2.局部:某些国家输华肉类受影响。疫情会对某些地区、国家的肉类供应链造成影响甚至使其陷入停顿。在一些疫情严重且人口密集的国家,特别是该国疫情更为严重的省(州),肉类生产受影响的程度更高。若国内某些进口商货源集中于这些国家和工厂,则其面临的风险更高。

3. 长期:目前看无大碍,但需跟踪评估。根据上文对整个供应链的分析,其中粮食、牧场、饲料、养殖、国内需求、全球化、全球经济形势、动物疫情等环节(因素)将对全球肉类供应链安全产生长期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的会带来消极影响,但有的反而会带来积极影响。具体如何影响,需持续跟踪、评估。

(二)国际贸易肉类价格

总的来说,全球范围内的肉类供应将继续处于“紧平衡”状态。

1.短期跌价可能性大。一方面,疫情可能导致生产资料、原料、能源、人力资源等成本上升,导致国外、国内肉类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原料和产品也将因物流受限而滞销,造成局部供过于求。所以引起肉价涨、跌的因素同时存在。因此,预计短期内(4-6月份)总体价格将保持平稳或略降,肯定不会大幅上涨。实际上,适度的价格上涨不仅不会威胁供应链的总体安全,还将带动整个市场持续运转。

2.长期涨价可能性大。若疫情持续时间过长,比如在欧洲、南美、北美持续至7月仍无明显好转,则势必引起货源紧缺而大幅涨价。

(三)金融汇率

疫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短期汇率将会大幅波动。作为避险货币的美元,对人民币已经升值不少,而且还将继续升值。人民币的贬值可能进一步引发国内对外投资需求的增加,加之一些海外资产价格下跌,会导致一定的资本外流,反过来又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另外,各国刺激政策退出较难,产生的多余流动性构成了未来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的基础,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会逐渐增大。

汇率波动将导致进口肉类价格波动;而且货物交付不确定性的升高,可能将加剧这种肉价波动。

(一)对进口商:

1. 密切关注疫情。当前,欧洲、美国值得关注;后期,美国、巴西、智利值得关注。

2. 妥善管理货源。一是分散肉类货源。尽可能不要把货源集中在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洲。二是巩固对外关系。患难见真情。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可以给需要帮助的国外朋友施以援手,巩固相互关系。对于需要开拓货源的企业,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迅速拉近距离。

3.用好金融工具。一是适当锁汇。由于汇率波动较大,而且难以预测。对于现金流较紧的进口商,建议锁汇以规避风险。二是人民币跨境交易。随着国内人民币融资成本的下行,可以选择通过人民币融资以及跨境人民币业务进行跨境交易。三是管理现金流。非常时期,现金为王。一是节流:节约成本、惠企政策,二是开源:尽力挖掘增长空间;薄利多销;根据自身的现金流水平、资金实力,重新制定企业赊销的商业信用、信用条件和信用期,做好风控;用好供应链融资。

(二)对进口商、分销商:

1.争取资金支持,适时抓住机会。市场阴晴不定、价格波动频繁,虽然近期持续跌价,但不乏机会。总体来看,中国肉类供应短缺还将维持一年的时间,长期来看涨价可能性大。此外,国家持续加大对民生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扶持措施力度很大。因此企业可以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做好资金储备,以便能及时抓住机会。

2.布局线上渠道,做好两手准备。虽然国内餐饮业正在恢复,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走出困境。而且在北京等入境主要口岸,境外输入病例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餐饮业行情。建议供应餐饮渠道的分销商积极开拓线上营销渠道,做好两手准备。

(三)对政府:

1. 持续拓宽货源。在近几年持续加大输华肉类准入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肉类来源(包括增加准入国别、增加准入工厂),扩充中国进口商的货源选项。

2. 培育消费市场。政府加大对餐饮业等肉类下游行业的支持力度,拉动肉类消费需求重回正轨,从而带动整个肉类行业平稳运行。

3.加强金融支持。目前外汇业务在中国没有做空机制,加之一些较好的外汇衍生品还不能线上交易。建议国内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外汇衍生的相关产品,实现线上化,提升效率,为企业的海外活动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

(全文结束)

说明:本文疫情推演基于学者研究报告、部分国家政府预测、现有曲线图大数据平台预测等多方面信息。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澎湃新闻、网易、新浪、丁香海外疫情地图。大洲疫情高峰期范围参考《评估新冠肺炎暴发的全球趋势》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全球疫情对肉类贸易影响报告(二)
下一篇:红星冷链拟A股IPO
罗戈订阅
周报、半月报、免费月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6
活动/直播 更多

12.7广州;12.21上海【线下公开课】仓储精细化管理:从混乱到有序

  • 时间:2024-12-07 ~ 2024-12-08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5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0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