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供应链计划协同:稳态业务)详细讨论了生产计划与物料计划的协同,核心是平滑。不同的平滑方式、不同的安全库存策略,会有不同的效果,如下图:
特意重放这张对比图,是为了更正一个笔误。前文“平滑采购+标准公式3.09”的缺货率数据贴错了,这里予以更正。^_^
实战中,供应链朋友们通常都会有各种压力来持续“优化”,由此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优劣,就是本篇所要讨论的重点。
前文所讨论对比的六种模式中,标星的两种在缺货率和存货效率的有效平衡上表现较好,差别在于周产出也即对产线弹性要求的不同。
显然,如果同时考虑缺货率、存货效率和产线波动,那么“平滑产出+强化公式”无疑是更应该采用的模式。
但是一个问题会被提出:能否进一步优化此模式的存货效率呢?
为此,我们需要细化分析影响存货效率的因素。
案例中的产品组包含7种产品,可以按照波动性分成XYZ三类,在平滑产出模式下各组存货效率差异较大。结果如下图:
显然,Z类产品是拖累整体存货效率的罪魁祸首。
尤其是,通过在物料端的平滑采购方式也一样可以达成较低的缺货率,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对Z类产品的产出平滑,从而提高整体存货效率呢?
所要评估的混合模式为:
--对X、Y类成品,采用平滑产出模式;
--对Z类成品,按周汇总产出,仅依赖物料的平滑采购。
具体测算方式为:
首先,依据第一年12个月的数据,初始化安全库存并作为期初库存。对于X、Y类成品采用强化公式设定,对于Z类成品采用标准公式设定,系数1.75。
其次,设定成品周产出。对于X、Y类成品,以滚动12个月的周平均需求作为产出计划;对于Z类成品,每周汇总真实需求排产。
然后,将成品周产出转化为物料周需求,得到物料月需求。以滚动12个月的平均月需求作为物料采购需求,月底下单并于3个月标准交期后到货。
最后,以第二年的数据验证缺货率。对于所有成品、物料,按照每日需求、产出或到料,逐日计算库存变化。库存负值意味着缺货。
显然,这是比较贴近于实际操作过程的测算方式。
实际测算结果如下:
让人震惊的是:存货效率变得更差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放弃Z类成品平滑产出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相关物料的波动性,Z类成品安全库存的降低幅度,远小于相关物料安全库存的提高幅度。
让我们继续降低Z类成品的安全库存,仅保留1个月基本水平……很不幸,存货效率仍然无法达到原水平,同时,缺货率大幅提升。结果如下:
让我们再来降低物料的安全库存,从强化公式改为标准公式,系数1.75……好吧,存货周转率终于回到了原水平,可是考虑到缺货率、周产出标准差的变化,这一圈的折腾,意义在哪里?
下图是三轮调整中成品和物料安全库存变化的对比:
本例中,混合模式是失败的。
虽然现实中,总是会有主观冲动或者客观要求逼迫着供应链人去持续“优化存货”,但是,这种优化并非总是有效。
在本例中,当我们试图用“混合模式”来优化存货时,结果是适得其反。
请不要忘记本例所模拟的背景:这是一个产品组,组内成品是有通用料的。
造成混合模式失败的根源,其实就在于通用料。请注意下图中Z类成品A2、C3所涉及的通用料情况。
当我们使用“平滑产出+强化公式”模式时,由于XYZ各类成品在生产计划端经过了平滑,这种平滑带来物料端对于安全库存的极低要求,于是,我们同时得到了缺货率、存货效率和产出波动性多方面的好处。
看似我们承受着Z类成品存货效率差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享受着物料存货效率更高的益处。这,其实就是计划协同的价值。
当然,这一结论并不能跨产品组使用。
如果整个产品组别都是Z类属性,那么,在物料端平滑,对我们无疑更为有利。只是这需要生产弹性的充分支持,这是在实践中需要充分权衡的。
此外,平滑生产,尤其是Z类成品,在实践也必须考虑到风险控制,例如需求可能会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有控制机制,来确保产出计划不要走得太远。
这个问题的实战处理,我们下篇再谈。
(本篇完)
蔚来能源热招供应链质量管理
7704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社招仓管员、物流专员、进出口单证员、物流费用结算员、销售业务员
6844 阅读迪卡侬中国物流部门校招热岗
6683 阅读京东物流社招采购,供应商管理岗,Base北京,河北,河南,重庆等全国多地
6558 阅读荣耀供应链管理部2025届秋招生产物流类岗位!截止11月30日
4760 阅读SHEIN社招资深供应商管理专员(物流);资深物流运营专员(外派巴西);仓储经理(英语);高级关务专员(海外)
4492 阅读海能达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类岗位
3511 阅读源氏木语2025届校园招聘供应链岗位
3389 阅读澳柯玛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理等岗位
3355 阅读华润啤酒2025届校园招聘物流管培生
306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