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部门首先认为自己很重要,原因是没有方向都是瞎干;计划部门认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计划,就是立刻瞎干;采购部门认为自己很重要,没有采购追料填坑,怎么都交不出来;生产认为自己很重要,认为计划瞎搞,采购不给力,要不是自己英明决策,立刻没得搞。
从几个角度看待到底谁更重要,第一个角度就是公司考核,考核指标中,采购的主要指标是成本-30%,交付类指标大概50%-70&,费用类指标+加减分就是剩余部分。第二角度,要看谁更不可或缺,我们就看能不能把某个业务剥离掉试试,我们发现生产可以外包,保留少量的NPI、驻厂、排产人员;采购部分业务可以外包,也就是通用类的物料,采购部门通常只保留少数的战略物料;计划部门从来没有外包;交付部门中从来不外包的是订单管理,外包的是物流,外包中保留的能力是各种履约模式的方案能力。
以上视角可能有偏差,因为在不同的公司看法不一样,我只能说在科技公司就这个样子了,对于靠精益生产和规模取胜的企业,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尤其是科技企业外包的这个部分的业务,比如富士康的利润点和他所对接的客户利润点就差别特别大。加工类企业保持客户粘性的法宝还是NPI、交付稳定性。
不管我们把供应链描述多美,从公司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看,供应链的主要工作是交付,为啥?成本中的70%在研发阶段决定,小采购对成本贡献并不大,所以真正的价值贡献点在物料的选择层面,每年采购成本降低20%这种数据压根不用看,这种是金融危机的数据;质量本质上也是设计出来的,采购和研发的共同职责是保持好产品设计标准、物料标准和供应商库;交付来至于Demand,但是主要责任在供应链,是Owner,是供应链的第一个天职,也是每天鸡飞狗跳的点,供应链的人每天忙的归根结底还是把货交出来,没有来料质量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有合理化成本。
也就是说,我愚蠢的认为,计划排在第一位,采购模式+交付模式+网络规划(不是交付,因为Logistics并不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二位,物料选型和物料库排在第三位,成本排在第四位,供应商关系第四位,其它重要性低很多。为什么?如果计划能够担当,那么计划部门承担了我们一年365天里面至少300天的工作重心,我们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圈圈。计划部门的一个根基在于交付部门和采购部门的模式设计,所以有些把计划部+采购部+交付部给捏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模式的协同,举个例子,增加供应链柔性的一个关键举措就是VMI、JIT,这两类合在一起占有了大概80%;排第三的为啥是选型,原因在于我们不能总是寄希望于供应商帮忙,求人不如求己,供应商也是为了利益,没钱赚的事情,别人也不愿意总是做,打铁海的自身硬,所以甲方始终要选择比较靠谱的物料,从有光荣传统的库里面去选择;第四位才是成本,有人觉得很奇怪,觉得奇怪就说明你所在的供应链从来就没有协同过,采购总是很牛的,原因是采购总有一堆合规的借口,这个帽子谁都扛不住,不要见外,我第一份工作也是采购,深有感触,成本总是要建立在你的业务模式基础上去确定最终的价格,这个叫着供应商协同,先确定大链条,再确定采购价格,大链条是计划部门+研发部门定下来的东西;第五位的是质量,质量理论上应该是第一条,但也可以是最后一条。
以上排序有没有例外,有!
场景1:小公司,没基础,没系统,这个时候排第一的是采购,采购,采购还是采购,为啥?因为这个时候计划本身特性就决定了不能按照体系化逻辑操作,这个阶段的逻辑就是不知道需求,有了就赶紧弄,所以这时候了解各种资源和渠道的就特别重要,这个时候体系化的打法完全不适应,常因为品质、成本等原因换供应商,大家都死去活来;第二是生产,因为各种模式连自己都说不清楚,反正就是一个字“干”,所以需要非常强的灵活性,同时很多品质问题需要工厂进行拦截,因为其它部分都是不可控的,只有自己这个环节是可控的,这个时候小品质就要做得大大的,好好摸索,摸索出经验、稳定供应体系,然后就能做大品质;第三是计划,不管怎样还是要计划拍脑袋和背锅,靠采购和生产是靠不住的,计划策略还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缓冲作用,只是库存会受到较大影响;第四是成本,这个时候的成本有非常大的随机性,不是采购能力不行,是你再牛也顶不过10个品类,没有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并不仅仅是说采购量,还包括管理。
场景2:公司发展很多年,品质问题还是一堆,这种公司的品质问题通常和老板有关系,不举例,不伤人。老专家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品质要靠钱去买的,这是最实用的质量管理,看完之后你逛街的时候留一下,哪个品质好的是便宜的?不要给我说品质是设计的,这种大Q的管理思想有时候是害死人,TQM这个鬼玩意是把自己玩转的手法。质量就是质量,我们都是俗人,你能用5年,别人只能3年,你就是质量更好,你拿一套大Q思想说设计的就是3年,这种诡辩论的东西,不看算了。在这样的企业,质量问题是排在第一位的,最终呢,还是采购排在第一位。
场景3:竞争激烈的市场,年年要求降价,成本就很要命,刚才也说成本70%靠设计,这个时候要降本,PCBA在科技行业占比非常大,其中核心料一般在70%左右,改核心料,可能就意味着改方案,玩不动;机构件定制性很强,换个供应商做个模具或者移模,那和从头来过没太大区别。这种市场,采购还是排在第一位。
结论就是,越成功的企业,小供应链越重要,采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第二重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沉淀的岗位更重要(丢了就难找回来了);越不成熟的企业,哪个痛就哪个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天下所有的幸福都是一个样,而不幸却有各自的不幸。”
UPS卖掉货运后,FedEx也考虑剥离货运,全球公路货运寒冬?
4792 阅读公交车送快递,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巨头纷纷入局
2319 阅读8家快递被曝有一半“向上取整”!快递违规收费全清单!
1401 阅读41页PPT深度解读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模式!
1237 阅读京东物流智狼机器人跑向全国!拣货最快秒级
1213 阅读DPD英国与Yeep!达成战略合作 将新增8000个自提柜
1007 阅读浙江省开通首条往返乌兹别克斯坦全货机航线
1014 阅读链库与新疆海鸿冷链达成战略合作
896 阅读马士基与沙特邮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882 阅读轩航国际航空物流(深圳)有限公司完成2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92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