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世界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推动碳排放交易对改善全球气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当前,碳交易已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面将越来越广。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陆续被开发并大规模使用。截止201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60亿吨。排放的温室气体包裹着地球,捕获太阳的热量,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为改变地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科学家及政治家们开始寻求全面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通过。
1997 年国际社会达成了《京都议定书》。
2005 年,欧盟启动全球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2009年2月,183个国家签署区分责任控制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因为有了《京都议定书》 的法律约束,履约国(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配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主要采用了三种应对机制。
碳排放许可证制度
碳税制度
碳排放交易制度
目前,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世界各国应用最为广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最主要方式。
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确定在以下城市开展碳排放去交易试点: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
2012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CCER正式启动。七省市开始研究编制试点方案。
2013年6月-2014年6月,地方碳排放交易市场陆续启动运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市,首批纳入2162家电力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碳交易定义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在《京都协议书》要求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具备了商品属性。
碳市场按交易产品可分为三种
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市场
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
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
碳排放配额是政府分配给控排企业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是碳排放权的凭证和载体。1 单位配额相当于 1 吨二氧化碳当量。
向着“双碳”目标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浙江科聪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
2613 阅读壹米滴答创始人杨兴运出山,成立兴满物流
1927 阅读Deepseek在仓库规划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634 阅读传化智联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场景应用
1604 阅读在物流行业,AI技术会不会替代人?
1590 阅读京东物流携手奇瑞汽车打造中东最大汽车备件中心,覆盖5大品牌数万种汽车备件
1295 阅读物流企业如何高效销售行业解决方案?
1197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或迎第五家上市公司,国家队进一步释放行业整合信号?
1107 阅读一年净赚超22亿、投资海外仓导致净利润腰斩、苦苦等待重整……跨境电商巨头们发展冰火两重天
1044 阅读刚刚 , 两家「国资物流集团」筹划「战略整合」| IIR
104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