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丰联合中金1000万成立一家名叫丰网速运的公司,其中,顺丰占比80%。
业内人士猜测,这可能是一家对标京东众邮的公司。众邮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众邮是京东新起的快递加盟网络,专注于下沉市场与经济型商业发展的快递公司,其产品定位聚焦3KG小件,电商包裹,成为国内性价比最优的知名快递企业。
关于丰网速运的走向,不一定如大家猜测的那样,会是顺丰新起快递加盟网络,但从目前行业态势来看,顺丰为了争取未来更大的市场,新起一家快递加盟网络的也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这么说?
2019年,京东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市场,成为京东加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京东平台也推出了“24小时”内送达的计划,目的就是与同行业内公司进行竞争,快速把握中低端用户,也就是所谓的“下沉市场”。
2019财年,阿里核心电商用户增长近1亿,其中77%来自低线市场。张勇对此解释说,淘宝对下沉市场的加速渗透是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主打下沉市场的拼多多,近期发布的年报也显示,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增速和净增超过了阿里、京东的同期增速,保持着领先优势。据用户数等核心数据,创立4年半的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这些都证明了各大电商下沉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下沉市场还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农村人口,和小城市、小城镇中年群体是下沉市场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下沉市场也需要匹配经济型快递。
2019年京东物流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欲借众邮这张低成本的快递网络下沉以匹配其战略。
其实,顺丰也早就看到这个市场。
2014年,主打高端快递市场的顺丰开始发展电商件,同年营收增长116亿元,但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却减少了13.6亿元,毛利率也下降了7.6%。
2019年5月开始,顺丰为下沉电商市场,又借特惠专配再度发力。今年顺丰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物流速运业务的单价水平从去年的23.73元/票将至18.58元/票。成本方面,一季度单位成本16.38元/票,达到过去13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业务结构变化为主因,即特惠专配件。
顺丰下沉战略行之有效,助其抢占了市场份额,Q1业务量累计增长75.2%,市占率达13.7%。
与此同时,一季度顺丰营收335.41亿元,同比增长39.59%;实现净利润9.07亿元,同比下降28.16%。营收大幅度增长,但净利润降幅却达到了28.16%。
与2014年一样,顺丰业务量大幅攀升之际,盈利能力却下降了。这是由于其特惠件拉低票均单价,造成整体盈利能力下滑,陷入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滑的窘境中。
可以看出来,在中高端时效件产品端已逐渐拥有天花板的顺丰,其特惠产品产能相对比较饱和,走的还是现在的运力和中转资源,目前还并不具备加盟模式快递公司的成本优势。
从下沉市场业务看,电商低线市场客单价低,拥有大把领土的“通达系”也在不断优化成本控制主导价格战,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顺丰欲起一张加盟快递网络,并不奇怪。
日前,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我国农村快递服务深度显著增强,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之间流通渠道基本畅通,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供给力度明显加大,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此政策旨在推动农产品从农村“走出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快递+农产品的发展空间。
拼多多年报披露,今年一季度,平台新增涉农商家超过27万,接近去年全年新增数量,今年2月以来拼多多累计带动6亿斤农产品出村进城。这个体量是非常大的,农村这个市场的爆发力正在逐渐释放,也说明了农村物流新链路正在逐渐构成。
而从农产品上行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来看,经济及加盟式快递最有优势,因此,目前这块市场主要由通达系占领。
从用户新增人群及未来品类增长空间来看,下沉和农产品上行都是快递企业必须要走的路径。
此外,2018年,在快运领域,顺丰收购加盟制快运公司新邦物流,以加盟模式成立顺心快运,主打中低端市场,其直营快运网络与加盟快运网络的互补性,也正在为其提供一定的经验。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揣测,顺丰新起一张加盟快递网络有其可能性。对于丰网速运是否是顺丰新起快递加盟网络,以及其未来的走向,也欢迎大家爆料。
解读ASCM 2025年供应链十大趋势: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博弈
1858 阅读解密极兔云仓:国内快速开拓、仓内履约100%
1728 阅读物流巨头分拆大动作:零担业务将上市,估值超2000亿元
1647 阅读这件事,顺丰暖心坚持了十年
1467 阅读新成本视角下,揭秘多家优秀物流企业的降本方案
1470 阅读稳居全球货代十强,嘉里物流的2024做对了什么?
1367 阅读中通买飞机新进展,或购置自有飞机
1141 阅读2025年展望 | 交运: 待价而沽,顺势而为
983 阅读菜鸟海外仓圣诞旺季出货量增长超60%,洛杉矶新仓投入使用
979 阅读传化物流:以业务创新为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9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