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许多制造业工厂订单火爆,有些交货期已经排到2022年去了。销售等订单就像是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订单多还不好吗?为什么会怕他“乱来”?
其中原因是这样的。工厂的客户群体往往是同一个行业的,比如做木材加工的工厂,客户大多数是家具装潢制造和销售公司。当行业整体需求旺盛,大概率是所有客户都会加大订单量,汇总的需求就如同涓涓细流滔天洪水一样,汇入了的工厂。
订单都是有明确的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当订单超过了工厂的供应能力,就会出现交付不同步的情况,也就是不能准时交货。
工厂发现订单太多,根本来不及应付,只能加班加点,全员参与生产,才能勉强把订单赶出来。与此同时,工厂还会收到各种紧急订单插单的困扰,哪个销售喊的厉害,哪个客户投诉的多,就先做他的单子。
原有的生产计划被频繁打乱,物料到货计划也跟着一起乱,交货期更加无从保障,整个工厂始终处于混乱的状态。这就是订单多了,造成的“乱来”景象。
工厂要祈祷别出意外,否则就是雪上加霜,而根据墨菲定律,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我们才需要做好需求管理决策,不能任由TA胡来,根据既定的策略,合理安排优先级。
由于需求的数量、时间和产品组合与供应能力不匹配时,就需要管理、制定优先级。在企业里,应该是由谁来做出这个决定呢?
毫无疑问,销售肯定握有重要的话语权,单子是销售抢下来的,他说了算。但是,大公司里不可能只有一个销售,人多了,又该听谁的?
另外,供应链团队能不能参与决策?毕竟供应链是管理着供应的资源,不管是外部的供应商,还是内部的生产计划,都是供应链制定计划,他们的意见是否也应该考虑进去?
虽然个别的销售人员和供应链团队都对需求管理有一些贡献,但是在管理和确认需求的优先次序时,他们说话并不好使。决策应该是由需求部门的经理们,甚至是公司高层来制定,因为他们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市场和销售目标,以及成本和利润目标有更加全面的看法。换句话说,就是站得高看得远。
个体销售人员会有什么问题?每个销售拿下订单后,都想在交货期之内完成履约,至于其他销售能不能完成指标,对不起,这不是他考虑的事情。当需求大于供应时,销售之间就会争夺资源。所以个体销售不能参与制定需求的决策。
供应链团队的问题是过度地考虑了产能约束,每当产能不足以支持需求时,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就会付出额外的费用,比如加班费和超额运费,这些都不是供应链希望看到的。由于有顾虑,就会做出偏保守的决定,但这并不符合公司整体利益。
越早越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销售收入。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有限的产能,创造出最大的营收。那些能够为公司带来更高销售额和利润的订单肯定要优先考虑,其次是符合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的客户,最后才是普遍客户。尽早发现需求,就可以合理分配资源,提前制定好优先排序方案。
2.制造成本。
工厂生产最不喜欢紧急插单,因为这样会打乱原先的计划,频繁地更换模具和原材料,造成生产效率的损失。如果可以尽早地提供订单优先级,有条不紊地安排生产,即便是安排加班,只要事先都计划好了,制造成本还是在预算之内,工厂可以从容不迫地控制订单完成进度。
3.运输成本。
尽早制定优先排序,可以提前把需要的原材料运送到工厂,也可以合理安排运输成品给客户。如果是在匆忙之间做出的决定,原计划的运输方式时效赶不上,必须使用专车运输或是空运,这样运费就会失控,远超预算。
因此,越早对需求进行优先排序和管理以匹配供应,对销售收入、制造和运输成本、利润和客户服务的选择和控制就越多。我们需要使用较长的计划期,以便在这段时间内做好需求和供应的协同。
虽然说决策制定越早越好,但也不用提前太久做决定。优先排序一旦制定了,就会影响后续的原材料到货和生产计划,频繁切换优先级,会给下游造成很多困扰,让人们质疑决策者的判断力。
优先次序必须要排,因此什么时候决策很关键,而需求管理可以帮助公司进行这项任务。关键的策略不需要立即制定,而是可以等到绝对有必要投入资源时再做,也就是所谓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为了获得最大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只有等到必要时才做出决定,且不宜延迟。
需求和供应的部门应该就每个产品系列的关键决策点达成一致。同时,为了确保作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多个潜在的优先排序方案,并确定每个方案对销售收入、利润、成本和服务的影响。
其次,这些方案要传达给供应部门,让他们能够制定自己的方案。供应方案的重点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各种方式,以及每种方案对客户服务水平、运营效率和成本的影响。
关于决定优先级的时间节点,一般可以等到必须订购原材料或需要投资额外产能的时候再定夺。在达到决策点之前,需求和供应部门都有时间监测需求和供应能力的变化,并重新验证或改变他们的计划方案。
在管理需求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最佳实践。
1.充分沟通需求的变化。
而且还要深入细节,甚至是达到每个客户,每个关键产品层面上。“魔鬼藏在细节里”,这种程度的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最优化的决定。
2.利用足够长的计划时间,通过增加供应能力来应对变化。
产能投资需要周期,如订购设备少说也要好几个月,再加上运输和设备调试的时间,可能全部过程至少要半年。有些复杂的设备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应对上升的需求。
3.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做决定。
建立一个需要做决定的时间点,然后再做决定。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投入资源。客户可能会“画饼”,许诺一些生意订单,但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呐!
4.以产定销。
如果出现了供小于求,眼瞅着生产能力跟不上了,但是未来的市场尚未明朗,关键的决策时间点还没到怎么办?这时候就要考虑以产定销,用供应能力来匹配需求订单。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别做超越自身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别接超出产能供应之外的单。
管理需求,排出优先次序。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决策,然后把决定通知供应部门,准备购买原材料或投资设备。工厂才能有条理地处理订单,避免出现被紧急订单追着跑的局面。
Tracy:绿色不是成本!
6759 阅读靠供应链暴赚、大建冷链物流,年营收77亿的奶茶品牌冲刺IPO
3275 阅读跃点物流科技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2925 阅读顺丰、鲜生活、京东物流、万纬物流、普冷、菜鸟…谁家冷链能在2025实现新突破?
1969 阅读京东物流发布全球织网计划2.0路线图:全面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
1623 阅读物流新央企成立!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
1209 阅读中力股份上交所主板上市,电动叉车市场迎新机遇
1153 阅读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发布最新业绩
1062 阅读顺丰实现全货机国内航班首次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飞行
975 阅读物流规划中的四个重要元素
9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