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句话是我的一个做外贸的朋友,来美国找了一个月订单以后的感慨。
上个月我陪他在美国西部几个城市往返穿梭,用他的话说,我们两个的往来机票、日常消费可能都与他抢来的订单相当。
虽如此,但他觉得收获颇丰。
刚到美国时,朋友还采取传统的跑展会,拜访经销商的方式,但效果非常不好。简单来说,他现在的产品,因为关税和运输问题,市场竞争力已经不如那些把厂设到墨西哥的台资、日资甚至是美资企业。
而几年没来美国拜访客户,从前再好的合作关系也抵不上空间距离。再加上大环境的因素,让经销商都有所顾忌,拜访的成效几乎为零。
但朋友在跑单的过程中,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一些变化,继而改变策略,开始跑终端市场,做用户访谈,终于总结出了变化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这几年,北美消费品市场的变化很大,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美国零售市场两极分化严重,高端拼服务,低端拼价格。高端消费频次总体下降,折扣平台兴起,但低端消费的频次却大大上升,消费场景更加多样。因此,零售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经销商利润大多不升反降。
第二,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从前季节性购买很明显,如今因为网购份额的逐渐加大,消费的季节性已经不那么明显,假日消费增量不大,同时偶发性消费大大增加,这使得原本对市场判断准确的经销商,如今经常发生判断性失误。
第三,美国的仓储空间紧张,租金价格飙升,使经销商不得不控制仓储和物流成本,压货的能力大大下降。
第四,因为人力成本、房租仓储成本的原因,美国的专业经销商正在逐步放弃全国性市场的开拓,弃量求利,很多都只守着一两个州深度开拓。
这样的变化,造成朋友必须调整合作策略。他也大概总结了七点。
第一,必须满足经销商低价小订单的需要,减少他们的压货风险。
第二,必须有更多的经销商参与合作,特别是开拓更多新媒体经销商和墨西哥裔经销商。
第三,必须在美国设立联络处,不为维系客户关系,而是一方面与经销商紧密沟通,及时应对需求提供新的产品,另一方面,了解真实的市场反馈,要有主动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能坐等客户下单。
第四,考虑建立自己的仓储空间,降低经销商经营压力,加快供货、调货周期,增强经销商对外拓展的信心,甚至调整合作模式。
第五,开拓社群销售通路,和尾货处理通路。
第六,找到目前北美生产商无法替代的产品品类,比如油画笔、颜料、碳纤维产品、特种陶瓷类产品、智能家居、野营工具、宠物玩具、旅游纪念品类产品等。
第七,逐步放弃大的终端零售商,开拓区域性竞争品牌和垂直电商类品牌。
在朋友看来,前一段订单的流失,固然有大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对市场的认识还停留在三年前,对中国企业而言,产品的生产周期、质量、综合成本的优势依旧还在,只是坐单等单的方式让优势逐步丧失。
美国的经销商,品牌方自己都不能准确判断市场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个生产方,而是有市场经验、新产品研发能力甚至是工业设计能力的合作方。
经济持续下行,消费市场呈现不振,经营策略趋于保守,其实美国经销商此时更需要中国制造,需要爆款产品来拯救他们的销售业绩。
在哪里,市场只要尽力去做,总是有的。
前海粤十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1607 阅读乐歌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约50%,大力发展海外仓
1618 阅读连续5年的“春节主力军”,德邦为何如此稳?
1590 阅读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驱动的智能仓储数字孪生革命
1203 阅读AI改变物流业的游戏规则:从炒作到实践的深度思考
1178 阅读制造业企业,不要逼物流公司降价了!
1103 阅读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帝王蟹进村,非遗剪纸出山
1122 阅读2024年12月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报告
1041 阅读菜鸟拆分为假消息,继续大力发展全球物流业务
1008 阅读大跌!!!重挫14%
98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