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证监会在其网站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可看),在“第二部分第(三)条”提到“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造假“生态圈”,在官方文件的表述里比较少见。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意见》的发布日期正好在“315全国打假日”,这让造假“生态圈”的表现更多样了。
《意见》主要针对的是财务造假,“生态圈”里包含了上市公司内部、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有关部门。
而当天央视的“315晚会”则涉及到了营销造假、原料造假、工艺造假等。
“制造水军的黑手段”,营销造假,“生态圈”里包含了主板机厂商、主板机运营方、水军雇佣方;
“灭不了火的灭火器”,原料造假,“生态圈”里包含了灭火器厂家、消防器材批发商、灭火器采购方;
“假防火玻璃黑产链”,工艺造假,“生态圈”里包含了玻璃厂家、合格产品检验方、施工现场检验方。
从上看出,财务造假、营销造假、原料造假、工艺造假见缝插针,层出不穷。造假,不仅是单个企业行为,而且还有“生态圈”支撑。面对层出不穷的造假,及其依附的“生态圈”,供应链人应如何作为,才能让企业免于损失,让自己免于责罚呢?《意见》内容和晚会记者其实已经提供了思路。
1.“穿透式”交叉验证
《意见》“第二部分第(二)条”强调要“提高穿透式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加强与各部门、地方政府数据共享”,“强化对上市公司重要往来主体、关联方等信息的收集串并”,“健全常态化线索发现处理机制”。对应到供应链人应对“造假”,就是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进行交叉验证。
(1)通过对方的多部门多层级来验证。即就同样的数据、同样的疑问与对方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员反复交流。如为了辨别对方供应链数据的真伪,可以向其销售、计划、生产、物流等部门的主管及一线人员询问。
(2)通过对方上下游的异常来验证。对方的上下游,可能是同行,但也有很多不是同行,通过对方上下游了解信息可能会比通过对方内部更容易些,要特别警觉对方上下游的异常举动,比如对方的主要客户减少订单或拒绝付款,对方的主要供应商停止供货或上门追款。
(3)通过对方的长期表现来验证。一次是偶发、两次难免遇不可控因素,三次四次就可能是对方的习惯或价值观使然了。用心记录与对方的交往数据,就有可能发现对方造假的端倪或事实。
2.“现场式”核对数据
不能只看数据,否则就会掉入纸上谈兵的陷阱,还必须看其行为或现场,这个也是交叉验证的重要形式。《意见》要求“加强现场检查”,并且在《意见》发布当日证监会还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证监会公告〔2024〕1号)。另外,央视315的晚会“曝光”几乎都来自现场调查。供应链人应对“造假”,也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必须深入现场,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现场发现问题。315爆出来的“造假”,很多是记者在现场轻而易举就发现的问题。供应链人到对方现场可能很难遇到那么明显的问题,但“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多深入现场,多深入对方的生态圈,就很可能会发现蛛丝马迹。
(2)突然到访掌握真相。提前通知要去现场,对方就有时间掩盖真相,突然到访的目的,就是让对方措手不及。突然到访,对方对接人员可能会借口不在,但只要想去现场,办法肯定会有的。
(3)全程可视实时监督。到访现场,只是时点检查,想要做到“全程实时”监督,就需要利用数字化的工具了,比如产线监督、在库监督、进出物流监督。不过,这种数字化监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还得看对方意愿。
3.“卧底式”收集真相
《意见》提出要“提高对公司内部人举报造假的奖励金额”,“315晚会”的很多爆料也是来自“内部知情人”。内部人,尤其在关键部门的内部人,掌握了很多外部查不到或现场反映不出来的情况,并且因为涉及到了利害关系,内部人非常有动力去充分收集证据。供应链人也要在对方找可以作为卧底的“内部人”,不需要诱导他泄密,只要能获得一些从外部很难知晓的情况就可以。
说到“造假”,而且以“生态圈”形式登峰造极地造假,非2021年曝出的“专网通信事件”莫属。隋田力从供应链两端设套,吸引15家上市公司入局,当年有文章定义为“国内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套路最深的骗取套取现金的大骗局。”
来源:证券时报
事后来看,如果有企业能采用“穿透式”交叉验证、“现场式”核对数据、“卧底式”收集真相的应对“造假”组合拳的话,被骗的金额和时长可能就不会那么严重了。举例,如下图所示的商务条款,上市公司应该是要到对方现场去调研,不仅要看直接上下游,而且要“穿透”上下游的上下游,去确认需100%付款的原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去确认只收10%货款的产成品到底做什么用了。
最后,还需着重强调一种供应链人必须掌握的方法——“留痕式”保护自己。为啥要必须掌握呢?一是因为,造假已经从“公开”转变为“隐蔽”,从“单独”发展成“生态”,“当局者迷”,供应链人很多时候避之不及;二是因为,供应链人的上级领导,甚至所在企业的负责人可能会出于某种目的,明知对方“造假”还要继续交易。“留痕”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自己所做的努力,或者为了避免自己无端替别人“背锅”。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3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3119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68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00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2033 阅读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187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71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14 阅读刚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无霸市值已缩水211亿
1514 阅读聊聊2025年物流企业如何做营销规划
1492 阅读